CCER審定機構名單會否變化?
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叫停CCER前后,共有12家機構獲得CCER第三方審定與核證資質。其中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廣州賽寶和中環聯合是首批入圍機構,此后陸續增加。甚至在3月中旬發改委下文叫停前后那幾天,還有中鋁鄭州有色金屬院和江蘇星霖碳業兩家趕上末班車,星夜入閘,然后就是漫長的擱置期。
這些第三方機構中,既有老牌認證中心,也有國企研究院和民營碳公司或咨詢機構,甚至還有門頭都換了的單位(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已和其它幾家單位重新組建為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
如今,CCER主管部門換成生態環境部,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些規則自然會變化。審定機構名單的增刪調整,以及如何保證這些機構的第三方獨立性,也是業界的主要關注點之一。
總的來說,當年CCER擱置的原因是“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量小、個別項目不夠規范”。因此,CCER重啟之前,必須要對癥下藥,解決舊疾新癥:一是開展配套制度規范的制修訂工作,完善相應基礎設施,確保重啟后能規范運行;二是增加透明度,完善統一標準,避免不同地區各自為政;三是加強頂層設計,避免CCER與其他減排工具協同機制重疊與沖突,出現重復優惠等問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