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正在加速落實碳普惠體系建設。
據上海發布消息,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10月25日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
會議,
會議原則同意《上海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并指出,上海創新建立碳普惠機制,對消費端“小、雜、散”的低碳行為進行量化、價值化,有助于調動全社會踐行
綠色低碳發展。
會議稱,要進一步整合低碳要素,科學設計制度標準和減排量核算方法,建立健全評估評價體系;要更加注重便捷高效,探索建立個人碳賬戶,廣泛對接各類碳普惠項目和應用場景,讓市民群眾及時感知降碳行為的成效;要更加注重運營實效,積極推進碳普惠市場與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互銜接促進,鼓勵各類商業機構拓展激勵消納渠道,為碳普惠工作良性循環夯實基礎。
碳普惠是低碳權益惠及公眾的具體表現,是為市民和小微企業的節能減碳行為賦予價值而建立的激勵機制,可以應用到垃圾分類、廢物回收、公共交通出行等諸多方面。
碳普惠機制通過數據采集,記錄并量化公眾日常生活中節能低碳行為的減碳量,并將減碳量按照一定比例換算成
碳幣發放到相應公眾賬戶中,利用
碳幣的金融屬性在全社會系統內進行流通,從而獲取商業激勵、政策激勵及交易激勵。
今年7月,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程鵬在2022中國國際
碳交易大會上表示,在生態環境部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海正加速落實上海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
程鵬指出,碳普惠是推動形成全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上海計劃下半年出臺《上海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
今年2月,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就《上海市碳普惠機制建設工作方案》公開征求意見。
該工作方案指出,2022年-2023年,上海將形成碳普惠體系頂層設計,構建相關制度標準和
方法學體系,搭建碳普惠
平臺,選取基礎好、有代表性的區域及統計基礎好、數據可獲得性強的項目和場景先行開展
試點示范,銜接上海
碳市場,探索多層次消納渠道,探索建立區域性個人碳賬戶,打造上海碳普惠“樣板間”。
上海市碳普惠機制建設的亮點之一是建立抵消機制對接上海碳市場。工作方案指出,上海將制定抵消規則,引導碳普惠減排量通過抵消機制進入上海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支持與鼓勵上海納管企業購買碳普惠減排量并通過抵消機制完成碳排放權交易的清繳
履約。
此外,上海還將加強與長三角以外地區在碳普惠制度設計、平臺建設、減排項目與場景開發、商業生態打造等方面的合作,支持上海碳普惠標準在非長三角地區的應用,協助長三角以外地區建立碳普惠體系,推動上海碳普惠體系與各地碳普惠的互聯互通及在全國范圍內拓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