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形成
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請問翟部長,未來將如何豐富參與途徑、形式和手段,促使公眾包括學生和家長更好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眾共治的格局?
翟青:謝謝你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作為,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顯著提升,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主動性顯著增強。我們著力在以下三個層面來開展工作:
一是增進了解。我們加強信息公開,及時發布各類環境質量信息,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
案例,有效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我們通過建立例行新聞發布制度,開通“生態環境部”政務新媒體,及時準確發布權威生態環境信息;我們圍繞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點任務,組織記者跟隨環保工作者深入一線開展“伴隨式采訪”,給媒體提供更多采訪便利,在座的有不少媒體記者跟著我們到一線去深入地采訪過。同時,我們對出臺的重大政策法規,以及一些熱點問題,第一時間通過新聞發布會、接受訪談、組織
專家解讀等方式進行宣傳,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念和要求、生態環保工作措施和進展等。
二是凝聚共識。我們每年開展豐富多彩的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特別是今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信,對全社會傳播和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黨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我們及時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宣傳推選最美生態環境志愿者等先進典型,以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美麗中國建設的積極性。
三是促進行動。我們與中央文明辦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從關注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踐行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出行等十個方面引導公眾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被媒體稱為生態環境領域繼大氣、水、土壤三個十條以后的第四個十條——“公民十條”。我們聯合住建部等持續推進環境監測設施、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以及危險廢物或電子廢棄物設施等四類設施向公眾開放,通過開放使得公眾在接受環境科普教育的同時,還可以對這些設施單位進行環境監督。目前,全國共計2100余家設施單位向公眾開放,線上線下累計接待參訪公眾超過1.6億人次,覆蓋了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我們聯合中央文明辦印發了有關文件,把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納入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工作體系,以此促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我們將持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著力推動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更廣泛地動員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設美麗中國夯實穩固社會基礎。謝謝。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关注碳学会微信公众号
免费学习碳交易
业内大咖答疑解惑
安装易碳家APP
碳K线、工具、资讯
专业人士的必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