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低碳理念 推動企業ESG實踐
ESG,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企業的ESG信息披露都是出于自愿,但在近年全球變暖加劇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以強制性手段或激勵性手段要求企業將ESG融入內部管理,并對其相關的ESG信息進行披露。
江森自控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喬治·奧利弗認為,與國際上ESG起步更早的城市相比,上海面臨著企業缺乏ESG參與動力、企業ESG規模效應尚未形成以及ESG生態尚不完善等三大挑戰。但也需要注意到,上海具有獨特的國際化資源稟賦,具有能夠吸納跨國企業成熟ESG經驗以及利用金融手段賦能企業ESG的優勢。
相較歐美國家,我國ESG實踐起步較晚。2022年4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在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溝通內容中首次納入“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ESG)”。市場解讀認為,上市公司對ESG信息的披露將是未來資本市場監管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菱商事株式會社顧問小林健注意到,從ESG信息披露比例而言,國有企業達到41.63%,民營企業則為15.26%。因此,如何推動民營企業開展ESG管理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課題。
“ESG管理的本質不是義務性的履行,而是以自由的金融市場、投資者的選擇偏好,以及意識到這一點的企業采取的激勵措施這三方面為背景的自發性活動。”小林健表示,國際企業都很期待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能夠在通過企業ESG實踐促進綠色低碳方面發揮領跑者的作用。
將理念落到實處,如何推動更多企業參與到ESG實踐中來呢?達能集團首席執行官盛睿安從政府、評級體系、企業三個角度進行了解讀。他認為,第一,政府應在完善ESG信息披露法規、加強綠色低碳企業和項目的政策支持、政府資助和投資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第二,評級體系應在拓展ESG評級對象、優化評級體系內涵、發展中國的評級系統等方面發揮輔助作用;第三,企業應準確、自愿披露企業ESG信息、注重長期利益和社會利益、以公司治理保障ESG表現。
更加具體地來講,瑞士再保險董事長安思杰建議上??蓵胄屑跋嚓P金融監管機構,創建首個“中國凈零金融聯盟”。他認為這種金融行業層面的共同承諾將有助于發揮更高的協同效應,同時對其他行業和實體經濟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從而推動中國經濟的系統性轉型,助力
碳中和與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實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