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學品,如氨、甲醇和乙烯,是十幾個不同部門的關鍵原料——從醫療保健、農業和建筑,到包裝、汽車和紡織品。
但這些化學品有
碳足跡。目前,全球化工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4%。
但是,根據東京大學和咨詢公司Systemiq的一份新報告,該行業有辦法在2050年之前達到凈零排放,甚至有可能成為碳負值。
Systemiq的執行合伙人Guido Schmidt-Traub表示:“化工是每個現代經濟的基礎,但它必須在整個價值鏈中發生深刻變化,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至關重要的是,使用本報告概述的經過驗證的技術,這些變化是非??尚械摹Q策者、行業和投資界的建議是切實可行的。”
該報告概述了到2050年的三種不同情景:一切照舊的情況;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最經濟”方式;以及最快的方法。
該報告寫道:“這些情景不是預測,而是使用最佳可用數據來描述通過不同方法實現凈零需要發生什么。”
到2050年,最低成本的凈零情景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或當量)增加9千兆噸。雖然成本高出半萬億美元,但最快的降價方案是唯一被建模為到2050年碳負的情景。(就上下文而言,目前世界每年排放約35千兆噸二氧化碳或等效溫室氣體。)
一切照舊的情況與全球變暖的4°C是一致的。
根據該報告,要實現凈零開關,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積極采用循環經濟方法,該行業需要與化石燃料脫鉤,轉而使用可再生原料,需要廣泛部署可再生能源和碳捕獲和儲存。
向凈零的過渡將在全球范圍內創造約2900萬個就業機會。
報告特別強調了氨和甲醇,在凈零世界中,兩者的需求量都很大:氨作為儲存
綠色氫燃料的方法,甲醇作為制造不含化石燃料的塑料的一種方式。
甲醇可以用捕獲的二氧化碳制成,使其成為潛在的
碳匯行業。
東京大學執行副校長兼該大學全球公域中心主任Naoko Ishii教授表示:“為了避免人類,包括我們的經濟繁榮所依賴的復雜和相互依存的地球系統崩潰,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社會和經濟系統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
“化學工業可以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其產品用于許多行業,在現代生活中無處不在。
“機會是顯而易見的:將該系統帶回地球邊界內,包括凈零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并成為全球公域(維持我們生活的穩定和有復原力的地球系統)的貢獻者。”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