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色智慧出行生態共同體
我國“雙碳”目標提出后,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整個交通鏈條,包括交通制造、能源供給、超級計算、數字交通,都將納入到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的范疇,整個交通系統將迎來顛覆性變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本次論壇致辭中表示,隨著“軟件+汽車”等多個產業的跨界協同創新,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逐漸形成覆蓋車、路、云、智能城市交通和智慧城市的生態系統,在自動駕駛系統集成激光雷達、算法、智能座艙等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均取得了突破。中國亟需構建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可信的軟件生態。汽車軟件企業需要加強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和整個軟件供應鏈中的軟件安全保障。
近日,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李國平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提出,交通運輸部將加快落實《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強化部門協同聯動,加強綠色交通和智能交通關鍵技術攻關,不斷夯實技術研發基礎,發揮場景牽引作用,帶動形成示范效應,完善標準規范體系,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和應用。
大眾汽車集團全球軟件中心CARIAD的中國子公司CEO常青在論壇上說:“在中國,CARIAD中國子公司將以用戶體驗和市場需求為中心,開發和創新適合本土生態環境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真正實現在中國研發,為中國創新,并針對六大關鍵領域進行中國本土化研發和適配,包括用戶體驗、用戶交互、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和自動駕駛,車輛與系統整合,數據處理以及硬件設計與適配。”
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分會秘書長張健在論壇上表示,一輛2025年生產的智能汽車代碼量預計將達到7億行,相較于2022年增加2.3倍,汽車軟件開發需求將爆發式增長,整車軟件成本占比將大幅提升。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寶國則認為,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帶來汽車產品變革,同時帶來軟件企業、芯片制造企業的新機遇,但缺少“根技術”的現實將激勵行業同仁在汽車操作系統、自動駕駛算法等領域需加大協同創新力度。為此,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發布“綠色智慧出行生態共同體”倡議,呼吁行業秉持開放心態堅持協同合作。(中國經濟網 記者楊秀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