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可量化、可變現正在成為現實。近日,《泰順縣竹里畬族鄉碳賬戶核算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經
專家評審通過并正式實行,該《指南》成為全市首個
碳排放核算指南。
據悉,在國家“雙碳”目標及相關政策的影響下,林業
碳匯項目開發成為增加生態系統
碳匯和實現森林生態系統碳匯功能經濟價值的主要路徑。近年來,泰順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碳匯城市,竹里畬族鄉入選全省首批“低(零)碳”鄉鎮
試點,司前畬族鎮榅垟村、西旸鎮面前嶺村入選全省首批“低(零)碳”村
試點。據測算,2021年,泰順全縣森林植被碳匯11.46百萬噸,竹里畬族鄉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1776.08噸CO_2當量,溫室氣體凈排放量為-11141.67噸CO_2當量,綜合目前平均碳匯價值每噸50元來計算,預計該鄉今后每年可憑碳匯交易實現收益約56萬元。
碳匯交易的實現,需要有與國際接軌的計量、監測體系以及第三方認證、注冊等。據溫州市生態環境局泰順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竹里畬族鄉實行的碳賬戶核算《指南》,主要內容包括農業、服務業、辦公和教育活動以及森林碳匯核算邊界的確定等內容,以此規范統一竹里畬族鄉碳排放和碳匯的核算方法、活動數據來源、排放因子的確定,實現竹里畬族鄉溫室氣體核算的常態化和持續化,為竹里畬族鄉低碳活動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決策依據,為接軌浙江省碳譜惠機制、優化竹里畬族鄉
碳資產管理奠定基礎。除此之外,《指南》還進一步厘清了碳排放足跡,定量定性評估碳排放,形成由碳賬戶、碳排放核算體系、碳匯認證、碳匯交易四部分組成的閉環的低
碳管理體系,四環環環相扣,構建完整、可操作的碳核算和交易體系,將成為推動泰順
綠色低碳轉型及“雙碳”目標落地的重要抓手,助力泰順守住良好生態環境,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實現低碳
綠色發展以及奔向共同富裕。
下步,泰順縣將持續推進鄉鎮碳匯認證體系建設和管理體系建設,探索制定鄉鎮碳匯交易體系,通過強化碳排放管理,推進省級低碳試點鄉鎮建設,積極打造泰順低碳路徑,形成行之有效的泰順經驗。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