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生態環境部有機食品發展中心固
碳減排試驗基地在寧揭牌,將在高淳區東壩街道和睦澗村建設全省首個有機水稻固
碳減排示范基地,不施化肥農藥,以生態方式種植“零碳水稻”。
農業活動是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的第三大來源,如果能夠減少化學肥料、多施用有機肥,就可以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因此,農業活動的固碳減排對“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開展項目
試點的和睦澗村,地處丘陵山區,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有良好的區域和資源優勢。村集體牽頭組建的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被評為2019年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
案例,經過11年的持續發展,目前已有2600畝有機水稻生產基地,在探索區域性的農業固碳減排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適合成為區域性農業減排模式的樣板村。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主任張紀兵介紹,項目立足“碳達峰、
碳中和”戰略目標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通過構建一套有機水稻固碳減排種植關鍵技術、建立一套溫室氣體排放計量模型和土壤固
碳計量模型、建成一個500畝有機水稻固碳減排種植示范基地,為全省有機水稻固碳減排種植探路。
高淳區委副書記宋衛星表示,東壩街道是高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樣板和縮影,現代農業動能十足、生態文明建設勢頭強勁、
綠色農業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具備良好的項目實施條件,希望以此次合作為契機,推動傳統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向
綠色低碳轉型,推進農業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固碳減排經驗,共同為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賦智賦能。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