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戰略2035》是有效防范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風險的重要指導
隨著全球溫度持續上升,氣候變化已經給人類帶來嚴重不利影響和風險,并以“風險級聯”方式從自然生態系統向經濟社會系統傳遞,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我國位于全球氣候敏感區,生態環境整體脆弱,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3000億元左右。隨著全球氣候進一步變暖,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長期不利影響和突發極端事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安全所造成的威脅將日益嚴重。
為推動適應氣候變化工作,2013年我國發布《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首次將適應氣候變化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推動重點領域和區域積極探索趨利避害的適應行動,在國際社會產生了較好的影響和示范效應,也取得了積極進展與成效。但也應當看到,我國適應氣候變化工作仍然存在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分析評估不足、協調機制和治理體系有待完善、適應氣候變化理念意識和行動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等問題。
《適應戰略2035》統籌考慮氣候風險與適應、重點領域和區域格局、自然生態和經濟社會等不同維度,明確了未來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的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提升氣候韌性、有效防范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風險提供了重要指導。其中,《適應戰略2035》將“加強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單設一章并擺在突出位置,體現了對氣候變化觀測監測預警、影響和風險評估、應急防災減災等工作的重視程度。將重點領域劃分自然生態和經濟社會兩個維度,并增加城鄉人居環境及金融、能源、旅游、交通等敏感二三產業作為適應氣候變化重點領域,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各領域適應能力。將適應氣候變化與國土空間規劃相結合,并按照全面覆蓋、重點突出的原則,提出全國八大區域和五個重大戰略區域適應氣候變化任務,構建了多層次適應氣候變化區域格局。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