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做碳盤點?
將每一項減碳措施的效果明確化,把每一項減排措施的貢獻算出來
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目前,國際社會已逐步達成“溫室氣體減排是抑制全球增溫最有效途徑”這一共識。
目前,世界范圍內已建設了節點遍布全球的溫室氣體地基觀測網絡,包括如世界氣象組織組建的全球大氣地面觀測網(GAW)、美國、歐洲和加拿大等國家分別建立的溫室氣體觀測網絡以及我國由國家大氣本底站、國家氣候觀象臺和國家及省級應用氣象觀測站等組成的中國溫室氣體觀測網等。通過這些觀測網絡,人們可以得到自然排放的溫室氣體狀況。
但這對于“雙碳”目標還遠遠不夠。確定溫室氣體減排的情況,以及確定各國承諾的減排指標是否達到并不容易。有幾個問題亟待弄清:大氣中溫室氣體的總量是多少?屬于人為排放的有多少?各個國家的排放量是多少?將每一項減碳措施的效果、剩余
碳排放、如何實現
碳中和等明確化,將每一項減排貢獻真實透明地測算出來,就是碳盤點的具體任務。
在全球碳計劃2020年報告中,人類活動、大氣、陸地與海洋生態系統的碳收支結果,包括五方面內容,即大氣中CO2濃度及增量、化石燃料和工業排放、土地利用變化碳排放、陸地生態系統
碳匯和海洋生態系統
碳匯等。
其中,人類活動碳排放是全球碳盤點的核心任務。為了探明人類工業活動產生的碳排放,還必須確定并區分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吸收和釋放了多少CO2,需要監測火山爆發、森林砍伐、火災等自然釋放和土地利用變化排放的CO2等。碳中和目標以及全球碳盤點的現實壓力,就是利用各種先進技術和方法,來監測大氣CO2濃度的時空變化及其來源,高分辨、高精度估算全球碳通量。
為了準確評估世界各國的溫室氣體減排情況,提高我國碳排放量評估的主動權,維護我國在全球碳盤點中的核心利益,建立自主可控的全球溫室氣體監測體系勢在必行。
這其中,衛星遙感技術能派上大用場。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