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對經濟韌性的影響
氣候變化對經濟韌性的沖擊是一個復雜的傳導過程,主要包括供應鏈、產業鏈、貿易模式、能源系統、金融系統和糧食安全等方面。
首先,氣候變化的物理風險會對經濟韌性造成影響。氣候變化的物理風險會沖擊供應鏈和產業鏈的某些核心環節,并通過供應鏈和產業鏈放大到整個經濟系統,最終損害經濟系統的韌性。比如,極端氣候事件加大了一些對氣候敏感的原材料的開采難度,并提高了運輸中斷、交付延遲等情況發生的概率,增加運輸成本,導致企業供應鏈成本上升,甚至面臨供應鏈暫?;蛑袛嗟娘L險。極端高溫、嚴寒和暴雨會造成生產運營設施的損壞、降低建筑物使用壽命,從而增加企業的維護、更新和替代等生產成本,嚴重情況下會導致部分產品緩供或斷供,在兩種或多種極端物理風險疊加情況下,會對產品市場的正常運行產生較大沖擊,并向其他市場傳遞,最終滲透到整個產業鏈及供應鏈。有些物理風險會擾亂正常的商品供應和出口貿易,降低相關企業的商品交付能力,增加企業的多重違約風險,并引發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極端氣候事件對主要糧食作物產量的影響,會通過供應鏈逐級放大,進而對經濟韌性產生沖擊。
其次,氣候變化的轉型風險會對經濟韌性造成影響。氣候政策驅動的產業轉型和能源轉型的順利程度,取決于前沿技術、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關鍵資源等多重要素的可得性和經濟性。從短期來看,急速的產業轉型和過早剝離部分處于關鍵節點的“兩高”產業,會降低產業鏈的完整性,造成部分資產擱淺,甚至降低能源安全的保障水平,這些都會對經濟韌性造成沖擊。從長遠來看,氣候政策的全面實施,既會創造出一些新的部門,也會淘汰一些傳統部門,可能深刻改變全球能源貿易模式,擁有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等比較優勢的國家或地區將在未來的貿易格局中脫穎而出。如果一個國家政策、技術、資本和資源等要素供給不足,轉型過程可能較為漫長,甚至面臨轉型失敗的風險,這最終會影響到該國的經濟韌性。此外,城市作為人口和經濟活動高度聚集的區域,氣候政策的影響會波及城市各個領域、部門,并形成衍生效應和放大效應,形成氣候變化—人口和經濟—經濟系統的傳導機制,由此影響經濟韌性。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