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寒潮是海洋熱浪的對立面。在異常冰冷的海洋時期,冰海水能夠傷害或襲擊生態系統。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隨著大氣和海洋變暖,海洋寒潮總體上變得不那么強烈和不那么頻繁。
研究人員發現,如今,海洋經歷的寒潮天數僅為1980年代的25%,寒潮強度降低了約15%。較弱的寒潮可能意味著不太可能導致大規模死亡事件,但寒潮較少也意味著海洋熱浪的避難所和恢復期正在消失。
據外媒報道,這是第一項在全球范圍內量化和比較近幾十年來海洋熱浪和寒潮變化性質的研究。
研究者稱,海洋寒潮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了解這些寒潮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原因,對于預測它們在未來的存在至關重要。預測寒潮對于漁業的長期規劃和確保捕撈限制是很重要的。極端事件,無論是溫暖還是寒冷,都會將生態系統推向危險的邊緣。
海洋熱浪,就像陸地上的熱浪一樣,是由于人為氣候變化而在某些地方變得更加頻繁和強烈的自然現象。同樣,海洋寒冷期是自然現象,但其發生率在世界范圍內正在發生變化。在過去十年中,全球每年大約發生10天的寒潮,與1985年的每年約40天相比顯著下降。
研究人員分析了1982年至2020年的海面溫度數據,檢查了極熱或極冷溫度的時期。他們發現,海洋正在變暖,這與全球變暖趨勢相對應,并且海面溫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這種可變性導致海洋熱浪和寒潮強度以不同的速率變化。
研究者表示,確定海洋寒潮的全球趨勢及其與全球變暖的關系是重要的一步,但需要進一步研究以限制區域和局部影響。這些局部影響包括對漁業的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海洋寒潮在影響生態系統方面發揮著雙重作用,它們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例如珊瑚白化和大規模死亡事件。但另一方面,寒潮可以抵消熱浪的影響。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