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書秦:目前
碳交易的范疇還非常狹窄,預計農業進入交易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方面農業本身的排放量并不大,而且主體分散,交易成本很高。另一方面,農業
碳排放、
碳減排、
碳匯的核算方法體系還不完善,也阻礙了農業進入交易體系。
但是碳交易市場的開放將有助于農業的生態價值實現和農民增收。首先,這個市場的重要功能是發現
價格,比如現在交易的
價格大概在每噸50至60元,這就給農業減排增匯的價值提供了一個可以錨定的標準,農業每減排或固定1噸二氧化碳當量,就意味著貢獻了50至60元的價值,這個價值量可以作為生態補償的依據。其次,即使短期內不能進入交易體系,但農業的減排和固碳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一些負責任的企業可以通過支持農業減排固碳,部分抵消自身的排放,部分金融機構也可以參考農業減排固碳的生態價值,開發
綠色信貸產品,降低農戶的信貸成本。再次,未來隨著各行業減排壓力越來越大,農業減排固碳的核算體系不斷完善,一旦條件成熟,農業進入交易體系,減排固碳就可以成為農戶直接增收的新渠道。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