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基點:具備培育綠色工業革命的條件
2020年9月,中國向世界宣告了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決心。但值得注意的是,“3060雙碳目標”的確立不僅意味著能源轉型,更將引發一場綠色工業革命。
張雷認為,雙碳轉型是要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只有綠色和共享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發展,因此,在戰略轉型期,借助產業發展的基礎推進分配環節的公平,將實現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
近年來,中國西部產業欠發達地區,以及北方的一些老工業基地、高碳產業與東部和南部的發展差距逐漸拉大。然而,綠色工業革命為區域平衡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據了解,我國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的資源稟賦強,擁有全國80%的風能、90%的太陽能潛能。張雷認為,西部地區的資源稟賦意味著其具備培育綠色工業革命的條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的9個大型
清潔能源基地,其中7個在西部地區。以綠色工業為抓手在西部和北部地區打造新型基礎設施,利用“
新能源+”發展新工業體系,可通過產業賦能協調東西部共同發展并縮小東西部差距。
以鄂爾多斯為例,遠景利用當地廣闊的戈壁高原,打造零碳產業園,通過風能、太陽能和儲能組成智能電力供給系統,在園區發展動力和儲能電池,電池材料、電動重卡、綠色制氫等上下游集成產業鏈,將創造千億元產值,減排數千萬噸碳,并可新增上萬個新型綠色崗位。
更重要的是,張雷表示,在西部地區落地綠色產業,打造零碳產業園,還將在解決新能源生產與消納的錯位問題的同時,進一步升級中國產業。
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與用電負荷存在時空錯配,在西部重新謀劃產業布局,就地發展綠色工業體系,可有效將可再生能源生產與可再生能源消費結合。同時,西部具備經濟性的新能源電力(三北地區的風光電成本已在0.2元/度以下,2023年風電成本將實現0.1元/度),還利于降低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成本,減少對國際化石能源的依賴,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時,提高中國產品的綠色溢價和國際競爭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