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促進減排作用的發揮可分為確定
碳價、調整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兩步。與此對應,
碳市場的核心有兩點:
1)設置適當的總減排量,形成有效碳價。在碳市場中,各企業獲得
碳配額后,將因邊際減排成本 不同開展交易,并形成最終碳價。邊際減排成本低于碳價的企業,通過增加減排技術投入等手段支 持生產,形成
碳配額供給;而邊際減排成本高于碳價的企業,則通過購買碳配額的方式支持生產, 形成碳配額需求。在邊際減排成本遞增、碳配額總量給定的條件下,供需雙方最終能夠達成均衡, 最終確定碳價。理想狀態下的碳價,應能實現減排成本最小化與社會福利最大化。 而在實踐中,則表現為碳價的相對合理,既不因碳配額供給過少、碳價過高產生過大的負面效果, 如大幅增加企業經營壓力、損害經濟發展等;又不因碳配額供給過多,碳價過低導致企業忽視減排, 損害減排效果。
2)保障碳價的相對穩定,令企業能夠據其調整生產經營決策,實現市場有效減排。理論上,碳市 場是通過碳價影響企業的生產及減排行為的。然而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調整,不僅取決于當前碳價, 同時取決于對碳價的預期。如果碳價大幅波動,企業不具有穩定的碳價預期,則無法確定進行減排 投入還是購買碳配額以支持生產,甚至無法確定應生產還是停工,碳市場通過定價推動減排的作用 難以發揮。
碳價的合理性、碳價的穩定性是碳市場通過碳定價服務減排的關鍵,需要完善的制度設計予以保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