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廣發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國企傳統產能“低碳轉型”再加杠桿,能夠釋放總計約15萬億信貸需求,繼地產/基建之后,有望成為“雙碳”寬信用的新抓手?;谖寰S度綜合評價體系,該行篩選出50只潛在“低碳轉型”的重點國企個股(純粹客觀數據打分,不代表個股推薦):設計總院(603357.SH)、蘇交科(300284.SZ)、華建集團(600629.SH)、沃頓科技(000920.SZ)、新能泰山(000720.SZ)、中國廣核(003816.SZ)等。
“雙碳”再加杠桿將是本輪信用周期的“新抓手”。 信用周期底部,寬信用“抓手”不斷變遷:08年和12年地產/基建增加杠桿率;16年傳統周期供給收縮提升周轉率;19年初民企“抒困”改善利潤率。本輪信用周期底部:
碳中和“先立”
新能源鏈“先發優勢”有助于提升利潤率,“后破”傳統產能“低碳轉型”(再加杠桿)能夠釋放足夠的信貸需求,并進一步打造“先立+后破”低碳全產業鏈“新格局”。
“雙碳”寬信用新思路:國企傳統產能“再加杠桿”!16-17年“供給側改革”以及18年以來“供給收縮常態化”政策下,國企傳統產能杠桿率明顯回落,產能擴張也被約束,具備“再加杠桿”實現“低碳轉型”的潛力。該行測算:如果國企工業企業的杠桿率加回到16年的相對高點,大致能夠釋放約15萬億信貸需求。上市公司層面,如果建筑裝飾/公用事業/鋼鐵/化工/有色5大行業的杠桿率加回到10年以來的相對高點,大致能釋放6.74萬億信貸需求。
政策主線:從碳中和“先立”3大方向,到碳中和“后破”5大領域。(1)頂層設計:除了“雙碳”1+N政策體系外,傳統產能“低碳轉型”政策也相繼推出。(2)地方政策:地方“十四五”規劃中,大多制定了新能源和
綠色節能減排規劃。同時,各省市高耗能項目轉型升級相關政策也相繼出臺。(3)產業路徑:碳中和“先立”關注新能源鏈、新能源車和碳吸收等方向。碳中和“后破”聚焦5大領域的“低碳轉型”:建筑(裝配式建筑)、公用事業(綠電)、鋼鐵(特鋼)、化工(煤化工和新能源材料)以及有色(再生鋁和有色小金屬)。
22年聚焦碳中和“后破”5大領域:國企“低碳轉型”再加杠桿新方向。(1)建筑:減排主力軍,裝配式建筑(鋼結構)引領“再加杠桿”新方向。(2)公用事業:風/光景氣向好,綠電溢價引領“再加杠桿”。(3)鋼鐵:傳統產能嚴格受限,特鋼產能將成“再加杠桿”轉型方向。(4)化工:煤化工助力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材料潛在“供需缺口”擴張。(5)有色:再生鋁是“雙碳”破局方向,有色小金屬接入“新能源車”賽道。
風險提示:疫情控制反復,全球經濟下行超預期,海外不確定性。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