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5日訊(記者 鄭亞麗 錢關鍵 通訊員 夏旻星 劉易 程偉)在12月初舉行的2021中國企業家博鰲
論壇圓桌
會議上,碳賬戶“走紅”了。這個起源于浙江衢州的碳賬戶,引起了與會嘉賓的熱議。究其原因,碳賬戶,在“雙碳”背景下為區域低碳轉型發展找到了一個解題公式。
“碳賬戶是界定各社會主體的低碳貢獻、減碳責任和
碳排放權邊界的數據治理工具。”衢州市發改委資環處處長劉紅飛表示,
碳排放在哪兒、如何降、降到什么程度?碳賬戶為解決這些問題打開了一扇窗。
衢州碳賬戶建設,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從小切口中催生大場景,目前已經涵蓋工業、農業、能源、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六大領域。前不久,衢州還成立了碳賬戶建設專班,由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分管市領導、各職能部門相關負責人分線推進相關工作。
截至目前,衢州碳賬戶的數量已達233.4萬個。那么,碳賬戶究竟是個什么賬戶,運行邏輯是什么,在推動區域低碳轉型上的牽引力究竟有多大?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前往衢州探訪。
從“糊涂賬”到“算得清”
12月13日一早,浙江健盛集團江山基地經理余輝本走進公司,習慣性地打開企業的“碳賬戶”——衢州市碳賬戶管理服務系統,工廠里的電、天然氣、蒸汽、原煤等能耗和碳排放數據一目了然。
對余輝本來說,碳賬戶已經成為他管理企業能耗的最佳工具。在工廠的電表、管道等位置,安裝著100多個數據采集器,一旦哪天或者某個節點的能耗超過預期,碳賬戶系統就會發出預警提示。這讓他十分感慨:企業碳排放這筆“糊涂賬”,終于能算清了。
這也是衢州建立碳賬戶的初衷。以往,大家對各區域、各領域、各企業的碳排放狀況并不十分了解。而作為重化工業占比較高的高碳產業地區,衢州萬元GDP碳排放強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多。降碳對衢州來說,有著更強的緊迫性。
“碳賬戶是一套數字化管理工具。”在最近舉行的衢州碳賬戶建設第5次例會上,衢州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碳賬戶體系建設是推進“雙碳”工作落地、推進低碳社會建設的重大抓手,是衢州數字化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圍繞需求清單、多跨場景應用清單、改革清單“三張清單”進行梳理,做深做透碳賬戶各類場景應用,讓衢州的碳排放能計量、可核算、見實效。
此舉有效解決了實現“雙碳”目標的首要難點——碳排放看不見摸不著,難以計量和核算。衢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陳鴻斌說,傳統的數據采集方式,不僅滯后,也難以實現企業全覆蓋。
為此,今年初,他們對傳統高耗能行業
試點安裝終端能耗采集設備,實時采集企業煤、電、蒸汽、天然氣等能源消耗數值。為讓數據更立體全面,衢州還打破發改、經信、生態環境等部門的數據壁壘。如今,數據采集頻率從一年縮短至15分鐘,覆蓋面也擴大到1100多家規上企業,數據顆粒度不斷變細。
家底摸清了,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如何將采集到的煤、電、天然氣等數據轉化為碳排放數據,采集以及核算的標準和依據是什么?
“這個問題至關重要,沒有標準,碳賬戶就是空中樓閣。”今年以來,衢州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工作人員王雪軍一直參與標準的研究和制定。依托前端采集到的數據,基于國家發布的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他們邀請華北電力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了連續數月的攻關,構建了一整套包括數據采集、核算、等級評價和結果應用的評價體系。
11月20日,衢州發布工業企業碳賬戶體系地方標準——《工業企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這讓工業企業每一道工序的碳排放量都有據可依。
在此基礎上,衢州依托單位產品產量碳排放強度、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強度、單位稅收碳排放強度等3個指標,為企業貼上紅色、黃色、淺綠和深綠4種不同顏色的碳排放標簽,以區分碳排放等級。如此,企業的“碳畫像”就清楚了。
在工業領域實現突破的基礎上,衢州目前已經形成農業全生命周期
碳足跡核算、居民生活
碳足跡核算與低碳行為引導等6大理論
方法學,分別對農業種養大戶、能源企業、重點公共建筑等進行量化核算、評價貼標。
靠什么受到企業“偏愛”
碳賬戶不是用來展示的,它的生命力在于應用。
率先進行碳賬戶建設的浙江明旺乳業有限公司,已經感受到了碳賬戶的活力。公司工務課長溫華介紹,今年4月以來,他們通過碳賬戶,精準找到減排點,及時調整低效生產線,在實現減排二氧化碳1655.7噸的同時,還收獲了23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
降碳又增收,這讓浙江華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程新平羨慕不已。最近一段時間,程新平多次安排公司生產運行管理人員組團到“明旺”取經,尋找企業降碳、減碳的秘訣。在國網衢州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志斌的指導下,華康藥業專門做了一個智慧能源管理方案,主題就是能源可視化系統建設——利用碳賬戶,對公司的用電、用煤、用水及
綠色能源使用情況等進行實時監測和趨勢分析,尋找減碳、降碳的空間。
“表面看是碳排放的多與少,背后是一套精細化的管理模式。”毛志斌解釋,碳賬戶除了幫助企業自身找到減排點,也為其提供了一個行業坐標。通過對比碳排放水平,可以找到自己與低碳企業間的差距,進而倒逼企業自主綠色轉型。
金融政策的刺激,讓降碳“這把火”更旺了。作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衢州金融業對低碳用戶“厚愛三分”。通過碳賬戶評價,社會主體都會獲得一個“碳征信報告”,銀行的貸款服務政策也因此多了一個“碳維度”。“我們主要推出正向激勵的金融政策。”人民銀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長徐韶華告訴記者,他們會根據碳賬戶主體減排減碳行為,再結合碳賬戶的貼標結果,靶向配套金融優惠政策。比如,“碳征信報告”好的社會主體,可以享受最高提升1.5倍的貸款額度和最多100基點的利率優惠。
這直接撬動了社會主體低碳改造的積極性。天蓬集團有限公司的碳賬戶標簽為“深綠”,最近,經江山農商銀行評定,企業拿到了2000萬元的授信和貸款,直接解決了他們“零碳牧場”建設的資金難題。而在“零碳牧場”項目投產后,他們每年至少可減少碳排放4166噸,進一步促進了企業的低碳發展。
截至目前,依托碳賬戶,衢州開發了
碳金融“云上超市”“工業減碳貸”“碳融通”等34個低
碳金融產品,累計發放56.4億元貸款。據統計,8月以來,通過“碳賬戶”金融配套支持,衢州已撬動企業投入減排減碳技改資金達46.3億元。在金融效應的刺激下,碳賬戶促進企業
碳減排,形成了良性循環。
以碳賬戶為支點,衢州正撬動各領域低碳轉型。數據顯示,通過對傳統高碳企業改造,預計衢州可騰出61.7萬噸標煤用能指標。
“碳效論英雄”擴展場景應用
碳賬戶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應用場景越豐富,碳賬戶的使用效率越高,對降碳的貢獻就越大。”衢州市碳賬戶建設專班綜合協調組組長周海華,一直參與碳賬戶的設計和推進。作為數字化改革一項重要探索和“能耗雙控”主抓手,衢州碳賬戶開發以“碳效論英雄”,從最初的金融政策激勵入手,目前已經逐漸擴展到稅收征管、企業用電指標配額、個人吃穿住行等領域。
看著眼前的碳賬戶,余輝本越發感受到碳賬戶的價值。他給記者講了一個小故事。前不久拉閘限電,“健盛”收到了用電負荷下調1000千瓦的通知。擱以往,下調1000千瓦要關停多少生產線、哪些企業要關、哪些暫時先不關,可以說是一筆糊涂賬,有的地方為了簡便處置,索性“一刀切”全關了?,F在,碳賬戶里每條生產線的用電量、用電效能情況清晰可見,關停哪幾條生產線,企業可以自主選擇,最大程度保障了企業生產。
事實上,“健盛”不光沒有關停生產線,企業生產用電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為何?原來,在碳賬戶的“規則”下,
清潔能源減排量可以在碳賬戶里直接抵減,并給予一定的金融政策支持。今年6月,“健盛”與國家電網公司合作,投資1000多萬元安裝了1.6兆瓦光伏發電,這讓故事有了另外一個結局:當公司收到下調用電負荷通知的時候,優先使用了光伏發電,化解了限電壓力。
在個人碳賬戶的多跨場景應用方面,衢州也下了大功夫。比如在個人碳賬戶里,綠色出行、電子繳費等都可以累計積分,并兌換相應獎勵。在柯城區,當地農商銀行根據個人碳賬戶等級評價,建立了信貸“綠名單”管理制度,進一步刺激了居民綠色生活習慣的培養。截至目前,衢州個人碳賬戶貸款發放已達4.64億元。
11月29日,衢州用能預算化管理
平臺正式上線。“更靈活的場景是,企業可以自由進行用能交易。”周海華說,根據碳賬戶顯示的用能進度,企業可以及時
買賣用能指標,實現能源要素更高效配置。未來相關的有序用電應用場景將更加豐富。
劉紅飛表示,他們目前已經開發碳達峰統計監測、碳賬戶金融、節能降碳一本賬、交通碳達峰、碳科技等7個多跨應用。“當然,碳賬戶體系建設和場景應用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小步快跑、不斷迭代。比如,針對個人
碳信用分的獎勵怎樣更加科學合理,就需要進一步探討。”
“獎勵過少,難以調動居民積極性,獎勵太大,誰來買單?同樣,在交通領域,碳排放主體是誰,如何測算這些主體的碳排放等,都是難題。”周海華說,正如解題需要公式,碳賬戶的場景建設也需要科學方法,這些是他們下一步研究的課題。眼下,他們正在組建“雙碳”實驗室,尋找衢州綠色低碳技術水平和共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方向,用科技來助力碳賬戶建設。
從工業到農業等六大領域,從碳金融到多場景應用,衢州的碳賬戶建設已經遍地開花——1110家規上工業企業、97家能源企業、178家農業領域企業、40家建筑企業、12家交通領域企業都有了自己的專屬碳賬戶。
今后,隨著碳賬戶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可以預見的是,碳賬戶,將成為衢州建設低碳社會的一個重要支點。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