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雙碳”人才培養與成果轉化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離不開科技和人才的支撐。
圓桌會上發言代表,大多來自支持參與建設江門“雙碳”實驗室的科研院校、知名企業。他們獨到的視角和建議,為江門乃至全省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清華珠三角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德保表示,技術研發應與實際推廣應用相結合,注重落地場景的示范牽引,推動形成新的科技產品甚至新興產業。“江門‘雙碳’實驗室的成立,就是一個吸引人才和技術聚集的高端
平臺。”他表示,除了政府要做好推手外,還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引入成熟的央企和龍頭企業,聚集和培育中小型創業企業,形成以科技創新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合力。
廣東工業大學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院院長楊海東表示,要實現全社會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加強對“雙碳”人才體系的構建。“‘雙碳’是一個全新的事業,未來社會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是旺盛的。”楊海東說,高等學校應當增設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學科和專業,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科學素養、創新意識、跨界能力的“雙碳”人才。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數字能源中國區副總裁熊亦暉認為,智能化、低碳化是未來3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智能化需要數字技術,低碳化離不開電力電子技術,全球能源產業正從資源依賴型走向技術驅動型。”熊亦暉表示,華為數字能源致力于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發展
清潔能源與能源數字化。作為江門“雙碳”實驗室的合作共建單位,企業將依托江門現有的能源基礎和人才儲備,積極探索營造有利于低碳發展的環境,加大與各方的合作力度,突破掌握相關核心技術,不斷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豐富低碳場景的應用,讓低碳事業成為城市發展的主線,實現家庭、建筑、工廠、園區、鄉村、城市等場景的低碳化,促進整個社會走向低碳,最終走向零碳。
低碳場景中,節能低碳建筑是重要一環。去年,五邑大學、格力電器等校企共同研發并在該校樓宇中應用的超低能耗空調系統通過了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估。該系統可根據室溫自動調節每間教室的空調狀態,制冷機房系統全年運行能效相比常規制冷機房系統節能57.9%,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發展低碳節能建筑提供了場景
案例。
五邑大學黨委書記張焜表示,將主動參與、服務江門“雙碳”事業,加快建設“雙碳”示范校園,加強與科研機構、企業合作,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作為江門市“雙碳”實驗室揭牌暨項目簽約儀式的簽約單位之一,中集模塊化建筑投資有限公司將在新會區推動綠色低碳建筑先行示范項目落地,促進綠色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
“中集模塊化建筑可將90%以上的傳統建筑裝修工序轉移至工廠環境下完成,物料可循環利用率達70%以上,建筑過程中
碳排放減少60%。”中集集團建筑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偉東表示,將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吸引建筑相關產業鏈企業在江門聚集,與江門共建低碳建筑示范區,推動建筑業向綠色低碳化發展,引領轉型升級。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