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bblb"></form>
<sub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sub>

<address id="tbblb"></address>

    <form id="tbblb"></form><noframes id="tbblb"><address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address>

      對話“碳交易之父”——訪原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創始人理查德·桑德爾

      文章來源:中國金融報張黎黎2021-11-03 13:10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提出了碳中和目標,中國也于2020年9月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何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實現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成為全球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金融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如何有效利用金融手段和市場機制解決環境問題,值得深思。為此,本刊專訪了被譽為“碳交易之父”的理查德·桑德爾教授,作為原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創始人,他開啟了金融與環境的融合發展之路,探索利用金融工具和市場機制解決環境問題,這次的專訪就從環境金融談起。
       
      記者:感謝您接受專訪。1992年您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名為《環境金融》的課程,由此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您是如何開啟環境與金融融合之路的?
       
      理查德·桑德爾:這一切都始于1990年美國的酸雨(二氧化硫)總量控制與交易計劃。1991年,我應聯合國邀請在里約熱內盧的地球峰會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當時,我清楚地意識到,美國解決酸雨問題的市場化機制也可以應用于解決全球范圍內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美國酸雨總量控制與交易計劃的經驗值得向世界推廣。聯邦一級的立法為交易機制的實行奠定了基礎。私營部門拍賣二氧化硫配額的一些做法也很有意義。這些拍賣提供了價格發現機制。這個創舉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羅納德·科斯教授也參加了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舉行的第一次拍賣會。通過這種初始價格發現功能,拍賣會還發揮了重要的教育作用,比如使得美國的電力公司逐漸了解到該項目是如何運作的,以便更好地管理企業的二氧化硫排放權價格風險,并投資于那些能夠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的技術。
       
      在一個新的市場,市場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一般來說,當一項金融創新受到學生和學術界人士的評論與批評時,它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這是因為學者、學生和其他專業人士(如會計師、律師和新聞工作者)的參與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認識,推動必要的制度建設,并形成創新所需的人力資本。
       
      記者:您將經濟學中的理論與現實相聯系,在1993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宣讀論文《探索樹林:市場構造和可交易的二氧化碳減排配額》,為設計碳市場提出了建議。那么,全球第一個碳排放權交易是如何產生的呢?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又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建立的?
       
      理查德·桑德爾:這一概念的第一個驗證場景是1995年哥斯達黎加雨林保護碳排放證書的簽發。我們購買這些碳信用額度旨在證明森林保護的價值可以貨幣化,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發揮作用。我們還參與了美國和加拿大之間首次垃圾填埋甲烷氣體碳減排量的跨境貿易。
       
      在美國印第安部落保護區開展的土壤碳封存和重新造林項目加深了我們對監測和核查規范的理解。這些工作的最終成果體現為2003年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的建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自愿性的溫室氣體減排和交易項目。在沒有聯邦立法的情況下,我們認為一個自愿加入且對加入各方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碳配額交易試點項目可以幫助企業、州、縣和市以低成本、有效的方式減少碳排放。這原本是一個概念驗證,但它確實奏效了。配額市場自然地從現貨市場發展到期貨市場。當公司和其他實體正在實施新技術時,期貨市場的存在允許機構對碳價格的波動風險進行對沖。2006年,我們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提供了一篇關于CCX創建和發展的文章,闡述了培育一個市場必須遵循的步驟。
       
      CCX的實踐說明,工業發展與溫室氣體減排可以并行不悖。它也證明了源自農業、垃圾填埋場和林業的碳抵銷量可以在解決氣候問題方面發揮作用。事實上,CCX及其成員制定的許多規范后來被其他項目采用。我們還幫助建立了歐洲氣候交易所(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 ,ECX),后來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所。CCX和ECX的建立表明,自愿性和強制性市場機制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建立相關制度方面能夠發揮作用。2008年,我們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天津市政府合作,在中國建立了天津排放權交易所。
       
      記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金融創新廣受詬病。您在《衍生品不是壞孩子——金融期貨和環境創新的傳奇》一書中為衍生品正名,向人們展示了金融創新在解決環境問題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您經常提到金融創新理論,其包含市場的不同階段及設計步驟。結合環境商品市場,您能詳細闡述一下嗎?
       
      理查德·桑德爾:我們可以了解一下其他市場的起源和演變,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發展新的環境商品市場。大宗商品、股票、固定收益和環境商品市場并非自發出現。它們是對潛在的、公開的市場需求的反饋。它們的成功演進有賴于具體的法律和機制基礎。一個關鍵要求是確保從市場獲得的收益高于建立市場的成本。了解了上述演進過程后,我們對于發展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市場所需的具體步驟就能了然于心。
       
      在研究市場發展歷史并親歷了市場建設之后,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七階段”過程來展示市場如何演變。第一,經濟結構的變化產生了對資本的需求;第二,某類商品或有價證券有統一的標準;第三,確權及規范交易出現;第四,現貨市場(即時交付市場)和遠期市場(非標準化合約或未來交付市場)開始出現;第五,證券和商品交易所出現;第六,建立了有組織的期貨市場(在有組織的交易所和期權市場上交易標準化合約);第七,大量場外交易市場(OTC)涌現。
       
      縱觀歷史,這七個階段可以涵蓋數量眾多的市場的“演變”。股票方面的例子有17世紀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農業大宗商品方面有19世紀中期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小麥期貨交易;在固定收益領域,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債期貨的創立和推出也發生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在環境商品市場,七個階段的界定非常適合二氧化硫市場。20世紀80年代末,為了滿足電力需求,美國電力公司大量使用高硫煤,由此帶來對含硫氣體減排市場的潛在需求。隨著發電量的增加,酸性物質排放污染也增加了。這種污染產生于人口相對密集地區,導致受影響人口的呼吸系統疾病大幅增加。此外,酸雨還破壞了河流和森林。公眾對健康和環境問題的關注促使美國國會立法者通過了1990年的《清潔空氣法》修正案,這使得潛在需求變成了有效需求。這項立法設定了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的最高限額,并提出在未來20年里該限額將持續降低。該法案也提供了一個重要創新措施,即提供了一個基于市場的“總量控制加交易”體系。這給了公用事業公司履行減排義務的靈活性,它們可以直接減少自身排放,或從其他公用事業公司購買配額。在減排方面效率最高的公用事業公司可以通過出售未使用的配額獲利。沒有減排的公用事業公司要么承擔購買配額的成本,要么面臨嚴厲的罰款。所有保護當地空氣質量的規定仍然有效。
       
      《清潔空氣法》修正案同時發揮了三個功能:使得一種環境商品實現了標準化(排放一噸二氧化硫的法定配額),提供了金融工具所必需的“所有權證明”,為有效轉讓產權奠定了法律和機制基礎。最終,在該法案生效之前,一個非正式市場就已經出現了。期權的交易也隨之出現。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獲得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授權,可組織現貨和遠期配額的年度拍賣,從此受監管的期貨交易所入場。雖然該計劃并不完美,但幾乎沒有人會否認,它確實能以低于最初預測的成本實現其最終環境目標。
       
      基于從新市場誕生到發展的歷史經驗,下面談談具體實施的十二個步驟:第一,明確界定環境商品;第二,建立市場監管規范;第三,確立相關基線標準;第四,設定排放目標,分配排放配額,監測排放;第五,統一配額標準,確定符合條件的減排信用;第六,建立一個配額注冊登記機構;第七,使用現有的交易所和交易系統;第八,制定拍賣流程;第九,完善交易報告和流程;第十,加強與其他市場的協調;第十一,制定適當的會計準則;第十二,實現國際連接。
       
      這個“十二步驟”的藍圖對CCX的發展和演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實踐出真知。我們參與了蒙大拿州薩利希和庫特奈部落的林業減排量交易,為森林生物質碳封存的商品化積累了經驗。這兩個部落把減排量賣給了一群英國投資者,這些錢用來幫助被森林大火燒毀的土地實現再利用。與哥斯達黎加政府合作開展的熱帶雨林碳減排量交易提升了我們對森林保護和國際/跨境碳交易的理解。垃圾填埋甲烷氣體碳減排量交易讓我們對排放量的所有權、法律和量化方法等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們還與工業和電力行業公司的咨詢小組合作,從而增加了在確定基準線和減排目標方面達成共識的能力。我們研究了產品注冊登記工作,理解了配額和減排量的過戶轉移機制,其增強了市場的可靠性。我們通過拍賣提供價格發現;開發電子交易平臺,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我們制定了最高標準的碳排放監測和核查制度,這些制度也被其他地區的碳交易項目所采用。作為國際連接的概念驗證,CCX推出了試點示范交易,將歐盟的配額轉移到CCX的登記機構。綜上,金融創新理論為創新者、企業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幅藍圖,讓他們了解一個新市場是如何演變與發展的。
       
      記者:您曾參與中國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的建設,對中國的碳市場有一定的了解。經過近十年的探索,中國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了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目前,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處于加快建設、培育完善的階段,要如何實現與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接軌?
       
      理查德·桑德爾:我堅信各新興市場總有一天會相互連接。隨著相關協議、方法學和注冊登記的標準化,中國的碳減排量錄入美國加州碳市場的登記簿只是個時間問題,反過來也是如此。氣候變化本質上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無論碳減排量和抵銷量來自哪里,生態環境都將受益。中國可能會從目前的碳強度模式向直接的總量控制和交易體系發展。中國還應該尋求建立統一的監測和核查機制,從而使中國的配額和抵銷機制得到美國加州和歐盟等其他市場的承認。
       
      作為潛在的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中國有機會在這個地球面臨的關鍵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中國有充分的條件與其他國家合作,促進國際社會的聯合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相信應對氣候變化和開展排放權交易可能是全球和平進程的催化劑。如果我們必須相互依賴,為我們自己和子孫后代營造一個清潔的環境,那么這種合作將是促進國家間和平共處的有力工具。
       
      記者:從2011年10月開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至今,中國的碳交易主要以現貨交易為主,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碳期貨,擬在條件成熟時推出碳排放權相關的期貨品種。對于中國開展碳期貨交易,您有什么建議?
       
      理查德·桑德爾:CCX曾經成功地在現貨交易啟動后一年內(或更短時間內,如ECX的情況)就推出了期貨交易,從而為現貨市場和價格發現提供了一種對沖機制。
       
      但與此同時,我認為另一個重要的工作是開展教育,教育市場參與者(如電力公司),幫助其充分了解參與這些市場的風險和機會,這將有助于適當地激勵其參與。有必要幫助市場機構建立風險管理體系、熟悉交易操作,使這些機構能夠充分利用新市場,并參與期貨市場(包括1年期以上)的套期保值。對于那些已經涉足能源密集型行業、不得不對沖燃料和能源風險的企業來說,碳期貨交易應該是非常自然的需求。另外,還必須教育期貨經紀人,使其能夠將對沖產品出售給目標客戶,掌握交易機會,幫助機構進行風險對沖。同樣重要的是,要教育學生、學者、會計師、媒體、律師和風險管理人員,他們也是這個市場的利益相關方。
       
      記者:從20世紀70年代首創利率期貨至今,您引領、見證了金融期貨的發展,對中國的期貨交易所也不乏了解。2021年4月,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成立,作為將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在對標國際一流期貨交易所、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理查德·桑德爾:對于期貨來說,重要的是基礎市場有健全的協議規則和最嚴格的核算與核查體系。另外,要加強期貨交易制度建設,強化監管措施的專業度和交易主體的內控機制,以避免市場操縱行為。這將鼓勵套期保值操作,從而提升市場流動性。與套期保值交易相結合,增強跨期(包括1年期以上)價格透明度和完善價格發現機制將能帶來應對氣候變化的最低成本解決方案。
       
      總之,怎樣搞好一個新市場、發展一個穩健的期貨市場,我的秘訣可稱為“魔法九決”:第一,大宗商品(或者說是碳排放)有價格信號,而且價格是可變的;第二,競價機制決定商品最終價格;第三,商品必須是同質化/標準化的(具有高標準的監測和核查機制);第四,已經有現貨市場;第五,有推動碳排放現貨交易的立法;第六,有專業和睿智的市場監管者;第七,交易所采用集中撮合架構,大幅度降低買家和賣家的交易成本;第八,期貨合約的參數設計使交易成本最小化;第九,已經針對直接參與者(如電力公司/行業)、期貨經紀公司和投行、金融科技服務商、律師、學者等開展了大量的市場教育。
       
      記者:隨著氣候和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您曾參與可持續發展指數的開發,這其中是基于怎樣的考慮呢?
       
      理查德·桑德爾: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擔任一家瑞士共同基金的董事,當時我們研究了一種新型指數,這種指數所基于的理念是“選擇同類中最好的”。那時候,可持續性指數不包括石油、天然氣、采礦和其他被人們認為對環境有害的行業。盡管處于所謂的“骯臟”行業,但仍有一些公司在進行創新,并在環境表現方面不斷進步,市場需要從股價中反映這一點。我們與道瓊斯公司合作,在1999年推出了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一時間我們獨領風騷,推動了環境、可持續性和治理領域的一系列其他創新。這對碳市場和CCX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因為企業信息披露標準的一個內容是,它們是否參與了自愿性/強制性的排放交易計劃。而作為排放交易計劃的參與者,公司必須真正了解自己的排放情況,做好數據跟蹤,并積極參與風險管理實踐。這是一種披露機制,它使投資者能夠正確地了解一家公司在應對氣候風險方面的進展,以及氣候風險對公司當前和未來業績的影響。這是中國企業應該意識到的一個重要趨勢。
       
      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國際化,中國企業在境外市場的活動也越來越多,通過參與排放市場,它們可以成為環境事業領軍者,并獲得收益,進而會對其股票表現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是因為機構投資者比以前更重視全球環境、可持續性和治理領域問題。
       
      記者:除了碳市場,人類面臨的水資源領域的問題也可以利用金融創新和市場機制解決嗎?
       
      理查德·桑德爾:2010年,我們出售了CCX,之后水資源交易市場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下一個方向。我們為新墨西哥州和美國五大湖的水資源量問題做過咨詢工作,也參與過美國東部切薩皮克灣水質問題的討論。我們還建議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建立一個水資源市場,因為水資源短缺將在未來幾年成為該省最大的挑戰。盡管我們之后將注意力轉向了Libor基準利率替代方案的研究,但仍在參與水資源市場。
       
      我們認為,中國在這方面也有巨大的機會。由于國土面積大,中國也面臨著水質問題和水資源緊缺問題。同樣,金融創新理論以及環境市場發展經驗能對解決水的問題有所裨益。30年前,許多人認為,考慮到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性,以及環境監測和核查的難度,空氣的總量控制與交易機制永遠不會起作用?,F在我們在歐洲、美國看到了成功的項目,很快在中國也會看到??恐覀兊?ldquo;干中學”,加上技術進步,這些問題變得不那么令人生畏了。水的問題也是如此。有組織的市場正在開始形成,標準化、監測和核查的問題將變得更加易于解決。
       
      其他的一些由市場失靈導致的社會經濟問題也可以用市場的辦法來解決。正如科斯教授告訴我們的,清晰明確的產權以及交易成本的最小化是解決問題的法寶??傮w上,我對所有這些環境商品市場感到非常有信心,也相信中國可以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
       
      記者:深耕環境商品市場機制設計領域三十多年,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理查德·桑德爾:第一,市場的設計必須簡單明了、直截了當。這意味著市場必須具有相對的成本效益,即市場主體從交易中獲得的收益必須明顯超過建立市場的成本。成功市場的發展通常遵循一個過程——“認識到挑戰—推出試點交易計劃—交易所的正規化、專業化—組織期貨和場外交易市場”。
       
      第二,不要把市場基本有效和盡善盡美對立起來。你不可能在第一次就把每件事情都做好。飛機經過多次迭代發展才有如今的技術水平。我們不可能第一次跨越大西洋飛行就使用波音777。正因如此,自愿性計劃和試點工作是培育市場的重要因素。只有通過測試各種機制、環節,我們才能獲得足夠的數據和經驗來輔助我們的政策討論和決策。此外,通過嘗試,可以鼓勵潛在的市場參與者在“干中學”,有助于積累市場發展所需的專業化人力資本。但是人們應意識到,起步簡單并不意味著容易。市場機制的建立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要時間沉淀。市場參與者的教育至關重要,而市場細節的打磨更是需要持續推進。
       
      第三,“價格是一切”。價格信號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改變市場主體行為。價格信號還為技術改進指明了方向,并激發了創新。在環境商品市場中,一個普遍的誤解是,“碳價格越低,碳減排計劃越不成功”。但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解決環境問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高昂的價格并不表明問題已經解決。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須警惕自己的這個沖動,不應過度糾結價格。
       
      第四,一個有缺陷的市場架構設計將妨害任何交易機制的順利運行。這就是為什么健全的監測、報告、核查和數據披露體系是如此的重要。如果環境商品交易的現貨市場不穩健、透明,市場就難以快速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台湾佬中文222vvv娱乐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