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的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陸續落地,對企業來說,一場馬拉松式的“大考”已經到來。“雙碳”目標意味著經濟增長模式的徹底轉變,且轉型時間緊迫,企業必須要找到邊降碳邊發展的道路。中國企業是否做好了準備?
多家企業提出時間表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戰略與發展部中國區負責人、施耐德電氣商業價值研究院院長熊宜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接受中新網等媒體記者采訪時透露,根據調查,目前有近四成受訪企業表示有明確制定碳中和的時間表和減排計劃,在領軍企業中,這個比例有望在三年內增加到80%。
施耐德電氣商業價值研究院近期對化工、建材、金融、消費、物流、電子制造等21個行業的110多家領軍企業開展調研。結果顯示,超過半數企業表示要在未來五年內成為行業減碳先鋒,近九成企業希望達到碳治理的行業平均水平,這一信號體現出企業總體對減碳充滿信心。
今年6月份,滴滴出行、比亞迪等多家企業表示,將力爭在2021年底前明確“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和路線圖,逐年降低出行流通領域
碳排放強度。
多家鋼鐵、石化等行業巨頭也提出提前實現碳中和。中國石化提出,力爭比國家目標提前10年,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寶武鋼鐵也提出,力爭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
此外,國家電投、大唐集團、華能集團等多家電力企業也提出各自實現碳達峰的時間表,與國家2030年的碳達峰目標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前。三峽集團稱,力爭于2023年率先實現碳達峰,2040年實現碳中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