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如何鼓勵市民和企業在日常生活、辦公中多一些“舉手之勞”的低碳行為?
2020年,成都出臺《關于構建“碳惠天府”機制的實施意見》,在國內首創提出“公眾
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
碳減排量開發運營”雙路徑碳普惠建設思路。今年5月13日,“碳惠天府”
綠色公益
平臺上線,百余天以來,
平臺不斷為守護成都大美公園城市之景“添磚加瓦”。
公交出行、垃圾分類
都能獲得積分
選擇公共交通出行、自覺節約能源、進行垃圾分類……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為,都能獲得政府獎勵積分,并存儲在“碳惠天府”賬戶里,可在線上平臺兌換獎勵。
據了解,本次上線的“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臺是在成都市政府的支持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由成都產業集團建設并運營的政府授權公益性平臺。目前,平臺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如何獲得碳積分?“碳惠天府”機制在構建綠色出行、節水節電等
低碳環保行為場景的同時,制定了餐飲、商超、景區、酒店等低碳評價規范,以引導相關企業推行低
碳管理、實施
碳中和公益行動等。對通過評價的場景賦予低碳屬性,公眾在這些場景內的消費行為也將獲得碳積分獎勵。
值得一提的是,公眾持有的碳積分僅可在公益性運營平臺兌換綠色商品和服務。為防范金融風險,積分不直接用于市場交易或個人交易,不具有貨幣屬性。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面向公眾和企事業單位,在國內首創“雙路徑”碳普惠建設思路——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既體現了城市發展的價值取向,又借助
低碳認證,將公眾減排、項目減排和碳減排量交易全線聯通。
“碳惠天府”
已在多個平臺推出
“碳惠天府”機制,融入了濃濃的成都元素。除了緊扣“三城三都”品牌塑造,構建低碳餐飲、商超、景區、酒店等生活消費場景外,鼓勵實施節能改造、低碳管理、生態保護的企事業單位開發碳減排量,使減排項目產生的環境效益以碳的屬性呈現經濟價值,促進公園城市生態價值轉換。
目前,“碳惠天府”已在微信、支付寶、微博、抖音等多個平臺推出,舉辦線上現場活動超20場,上線了步行、共享單車、燃油車自愿停駛、
新能源汽車駕駛、環保隨手拍等低碳場景,吸引參與用戶超60萬;被評為全省低碳發展25個優良實踐
案例、全市首批生態惠民示范工程新場景,并支撐成都公園城市建設入選全球28個應對氣候變化的基于自然解決方案
案例。
“年內將推出40個商場、酒店、景區、餐飲類低碳消費場景,將實現市民在有‘碳惠天府’線下標識的各類低碳消費場景內打卡并獲取碳積分。”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