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是三峽集團與福建省戰略合作項目,旨在通過引進國內外領先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企業開展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和制造,建設海上風電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及檢測、設備安裝及運轉、電站運行及維護、人才培養及培訓等五位一體的產業集群,形成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三峽集團按照“智慧園區、綠色園區”的定位,充分利用當地優越的風資源、良好的光資源積極推進園區智能微網建設。園區智能微網項目包含屋頂光伏、測試風機、儲能及微網控制系統等四個部分,其中屋頂光伏建設容量為8.2兆瓦,測試風機項目裝機容量為15兆瓦。目前光伏項目已并網發電,正在積極推進測試風機項目建設。智能微網項目投運后年平均發電量為5360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省標煤近5.56萬噸,減少
碳排放量12.79萬噸。通過測試風機、屋頂光伏、儲能裝置的多能互補,借助能源管理系統、水蓄冷等技術打造智能型微電網,最終實現園區用能百分之百自給、百分之百綠色,將產業園打造成為綠色清潔、安全高效的“零碳”園區,為我國產業園區實現低碳零碳發展提供引領示范。
此次碳中和邊界范圍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園區內所有風電產業工廠、入駐服務企業及產業園運營公司生產運營所產生的室氣體排放量。北京鑒衡認證中心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4064-1:2018標準進行核查的結果為7719噸二氧化碳當量,園區通過使用等量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進行抵消,并由北京綠色交易所監督注銷,最終實現碳中和。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不僅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決策和中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企業踐行低碳發展的行動召喚和指南。2021年3月,中國三峽集團率先提出力爭于2023年率先實現碳達峰,2040年實現碳中和,成為首家宣布碳中和時間表的電力央企。此次對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2020年運營層面產生的碳排放進行中和,充分彰顯了三峽集團以自身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履行央企社會責任,助力“碳中和國家”愿景實現的責任和擔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道路上,我們期待更多像三峽集團這樣的同行者。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