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易量:交易量太低,市場不活躍,碳
價格的市場化屬性就體現不明顯,容易被操縱,發出不真實的
碳價信號。根據
試點市場多年現貨交易數據,每年的配額交易量大概占配額總量的5%左右(例如2020年約6%),按這一比例估算,全國
碳市場開啟前兩年每年的交易量在2~3億噸左右,未來
碳期貨品種批準上市后,按照50倍左右的杠桿放大,年交易量預計能達到百億噸,達到甚至超過歐盟
碳市場的交易量。
(2)交易量構成:相對于交易量,交易量的構成也非常重要。截至2021年1月22日,試點地區累計的線上交易量和線下交易量之比為0.9左右,說明兩者相當,但是各個試點差異不小。線上交易和線下交易兩種方式各有優勢,交易便捷程度和交易成本也差異很大,但線上交易量如果太低,市場的流動性不夠,
買賣需求難以低成本進行匹配,價格更容易被操控。
(3)交易價格及其構成:
碳交易試點多年運行中,
碳配額交易均價在20元/噸左右,但是各地差異也不小,高至60元/噸左右,低至10元/噸,因此全國
碳交易市場開市后的價格及
走勢的預測不一。筆者認為大概率在30~50元左右的價格區間,略高于試點地區的平均水平,也反映了未來
碳排放控制愈加嚴格的趨勢。
從試點實踐看,
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部分碳交易試點減排效果都非常明顯,在納入管控企業的排放總量、碳排放強度、綜合減排成本等絕對量或者相對量等指標方面,和試點之前都有明顯變化。碳市場推動了控排行業企業加大節能減碳技術改造,加快了企業“碳績效”的有效提升,有的試點行業初步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碳排放增長脫鉤。這為評估全國碳市場運行效果提供了有益參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