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積極探索“綠色保險”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首當其沖
“保險業是經濟社會的‘減震器’,氣候變化風險是重要的新興風險,保險業應當積極承保,提升全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韌性。而責任風險是未來氣候變化風險的重要內容。”王向楠說道。可喜的是,我國保險業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據了解,環責險是以企業發生污染事故對第三者造成的損害依法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為標的的保險, 投保人以向保險人繳納保險費形式,將突發、意外的惡性污染風險或累積性環境責任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因此環責險又被稱為“綠色保險”,該險種有助于分散環境污染損害賠償風險,強化環境污染損害預防管理,提供環境污染損害經濟賠償。
早在2007年12月,原保監會與原環保部就啟動了環責險政策
試點,2008年,平安產險開發了全國首款環責險,隨后保險市場主體陸續推出環境污染責任險產品并不斷擴大業務承保范圍,國家不斷健全環責險法律法規基礎,并要求加強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控,推進環境風險全過程管理,健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2013年,平安產險又首創了土壤、地表水修復費用責任及賠償方法、承保清理服務導致的保險責任。2020年,平安產險為4546家企業,提供近821億元環責險保障。
另據了解,平安產險開發了8大類共518種可持續保險產品,涵蓋與環境生態相關的環責險、巨災險、野生動物保護險等險種,與社會民生相關的大型工程險、食品安全險、醫療相關事故險等險種,以及面向小微企業、農業工作者和特殊人群的普惠保險。
而踐行綠色金融也是平安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3月4日,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部署2021年度五大工作時表示,為助力國家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結合“十四五”規劃,平安集團決定全面升級中國平安“低碳100”計劃,依托綜合金融及科技優勢,通過搭建的AI-ESG智慧管理
平臺,充分發揮綠色保險、綠色投資和綠色信貸作用,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綠色金融集團。
王向楠表示,應該支持我國保險公司利用人壽保險和年金保險對氣候變化風險的對沖機制,發展針對氣候變化的醫療險和人身意外險,積極承保使用新能源和節能措施的交通工具,主動減少對高耗能產業的投資或撤資。建議開發“可持續保險”標簽制度,對于能夠促進“
節能減排”行為的保險產品給予認證,鼓勵保險人開發這些產品。對于向
節能減排項目和企業的投資,可以考慮給予更高的投資額度和更低的資本要求,可類似于納入扶貧和普惠指標的做法。目前,我國保險業正在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綠色交通、綠色農業等方面的保險,并在這些領域積極投資。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