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文章稱,中國提出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是“改變世界”(a game changer)的一件大事,并期待中國在明年3月份出臺具體的實現路徑。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除了一些業內人士,不少國人可能還不太了解什么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通過植樹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者通過節能減排等形式直接減少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凈零排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據路透社報道,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特里•塔拉斯(Petteri Taalas)10月13日在日內瓦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也應該跟隨中國和歐盟,制定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
習近平主席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然而,就在習主席提出中國碳中和目標之前一個小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聯合國大會上還大肆攻擊中國是個“污染猖獗”的國家。特朗普說,有很多人攻擊美國優異的環境,卻對中國猖獗的污染熟視無睹。
但是,特朗普總統故意略去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過去兩個多世紀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經濟的發展完全是靠煤炭和石油驅動的,正是它們無限制的碳排放造成了當前人類所面臨的氣候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在當時,根本沒有碳排放這一說法,更別提氣候變暖問題了。法國《歐洲時報》稱,即便在今天,占世界人口約22%的發達國家仍消耗著全球70%以上的能源,排放50%以上的溫室氣體。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本屆美國政府認為氣候變化是個“大騙局”。2017年,美國宣布退出了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的《巴黎協定》。然而,根據加州官方10月4日的消息,2020年加州山火已燒毀創歷史紀錄的400萬英畝(約1.6萬平方公里)土地,導致31人死亡。山火產生的煙霧向四周擴散,舊金山地區天空被染成橙色,仿佛進入科幻電影中的 “未來世界”。盡管如此,特朗普總統在視察時還堅稱“我不認為科學能解釋這個現象”(I don’t think science knows)。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被山火延誤籠罩的舊金山(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攝)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不可否認,中國目前確實是世界上碳排放總量最多的國家。但同時,中國也是世界工廠,中國的出口占到了經濟總量的20%。也就是說,如果把這個數字放到氣候變化框架下衡量,中國有20%的碳排放,實際上是為其他國家的消費者排放的。世界各國享受了來自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而碳足跡卻留在了中國。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美國總統特朗普說,如果美國還在巴黎氣候協定里,“將會導致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家庭陷入貧困和失業”。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難道中國不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嗎?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中國清醒地認識到,低碳化是一個艱辛、昂貴的過程。對中國而言,凈零排放最大的挑戰,還不是巨額的投資以及新能源的使用,而是隨之而來的社會變革。煤炭產量減半或者取消會導致百萬個煤炭工人失業,會影響多個煤炭大省的財政收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煤炭行業從業人員有300多萬。為了實現凈零排放,煤炭在能源中的比重要大幅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從業人員的大幅減少。
但是中國總是會辯證的看待問題。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曾說,漢語里的“危機”包涵了兩個字—一個代表危險,一個代表機會;身處危機之中,要知曉危險,同時也要看到機會。(The Chinese use two brush strokes to write the word “crisis”: One stands for danger; the other for opportunity. In a crisis, be aware of the danger, but recognize the opportunity.” )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中國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承諾,是因為中國從凈零排放這個“危機”中看到了產業轉型發展升級的“商機”。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清潔能源技術的領軍者,尤其是在太陽能板和風力渦輪機領域。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和電動公交車的制造者。9月29日,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期對人民網記者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在全球市場已處于領先地位,相比燃油車領域領先很多。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工作人員檢查接入智能化管理系統的光伏電站的運行情況(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10月12日,清華大學一份題為《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的最新研究報告被眾多外國媒體—包括《自然》雜志—認為是中國實現凈零排放的第一份路線評估報告。該報告顯示,我國2060年實現碳中和,減排將遠超發達國家2050年碳中和。因為歐、美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有50至70年過渡期,而中國只有30年。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在未來40年內完成從碳達峰到凈零排放的轉型,非常不易,需要全社會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表示,我國的低碳發展轉型還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制造業在國際產業價值鏈中仍處于中低端,產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低,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任務艱巨;二是煤炭消費占比較高,仍超過50%,單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約30%,能源結構優化任務艱巨;三是單位GDP的能耗仍然較高,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發達國家的2到3倍,建立綠色低碳的經濟體系任務艱巨。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