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
政府層面的要求
國家政策支持。習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中的目標包括: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這也是重慶今年第一階段的目標;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
國家資金支持。比如國家對海綿城市建設的開發性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支持等等都有相關的文件。
地方政府支持。重慶市建委主要牽頭推進全市海綿城市建設、黑臭水體整治以及內澇防治工作。日常管理層面主要由城市管線中心協助統籌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技術層面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省級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即由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低碳與生態環保中心和重慶市市政院聯合共建的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且成立了專門的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委員會,輔助市建委開展各方面的政策研究、標準編制、規范標準、制定管理辦法等。從一開始重慶市就把技術支撐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指導和支持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科學合理地開展。
實際情況的需要
高城鎮化帶來突出環境問題。近期重慶8·20大洪澇,是建國以來第二大洪水災害事件。重慶一滴雨沒下,但被淹得實實在在。這實際上反映出來的是流域洪澇災害的問題。高城鎮化帶來水災害頻現,匯流時間縮短,峰值流量增大,以及水環境惡化、旱災、雨水資源流失和氣候環境變化,城市熱島效應強烈的問題。
城鎮化之前,徑流比較小,滲透、地表植被等方面情況較好。城鎮化之后,大量的開發建設,透水量減少、匯水時間縮短,導致地表徑流量增大,這是導致洪澇災害的一個主要原因。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就是希望通過一套系統科學的措施方法,盡量減小城鎮化建設對生態地表等方面的影響。
重慶遭遇建國以來第二大的洪水過境,海綿城市建設成效明顯。8·20洪災突出的特點是,水量大、持續久、維持高水位時間長。位于嘉陵江畔的悅來新城是全國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示范點,此次幾乎看不到洪水泛濫的跡象。表明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生態功能得到顯著提升。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