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蔓延速度之快、影響范圍之廣、危害程度之深的新冠疫情,對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秩序的沖擊前所未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先后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實施嚴格的居家隔離、禁止人員聚會,工廠停工、學校停課,體育、文化、會展、
論壇等相繼停止,餐飲、劇院、酒店和交通旅游等服務業受到極大沖擊,國際交往幾近停擺。全球經濟整體衰退,美國股市10天4次“熔斷”,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石油期貨出現跌為負值這一從未有過的情形,疫情對世界經濟影響之慘烈,由此可見一斑。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最低的季度增長,也是迄今唯一的低增長。有關預測表明,全年GDP增速在3%左右;從中國實際增長潛力看增長率可能要高一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3%,為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糟糕經濟衰退。
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沖擊,中央政治局多次召開
會議,從困難加大到挑戰前所未有的形勢判斷,說明我國發展面臨形勢的嚴峻性;部署工作重點從六穩到六保,凸顯了黨中央的底線思維。加大投資是保民生的重要舉措,
新基建成為投資重點。應當以問題為導向,找準痛點、解決難點、打通堵點,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以目標為導向,抓住融合點,找準贏利點,培育增長點,夯實永續發展基礎。
一是解決難點。國家發展改革委界定了新型基礎設施內涵: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ヂ摼W的應用使人們可以瞬間了解地球任意一個角落發生的事情成為可能;人工智能將重塑社會秩序,并體現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乃至相關商品和服務中;數字經濟可提升生產、運營、制造、銷售效率,推動生產力發展,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要依據頂層設計,針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點制定“施工圖”,既為城市運行管理提供“聰明的大腦”,也為產業發展、銜接市場供需關系、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以及居民生活便利創造條件。
二是疏通堵點。以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新基建的規劃、設計和建設,要回歸人本主義價值觀,疏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商品流、資金流等方面堵點,順通經濟和社會循環,堵點通了,諸事就會順暢,發展就會可持續;政府因而須創造一個“三公”的市場環境和適宜的人居環境。人的獲得感、幸福感提高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知易行難,也不能簡單量化觀測。因此,只有從設計之初,在戰略提出、技術方案選擇到具體實施的全過程,廣泛聽取意見,滿足企業和市民需求,才能真正起到打通堵點、聯通斷點、降低潛在風險的作用。
三是突出重點。信息基礎設施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解決現實問題必須能發現真問題,從微觀甚至細節問題出發,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的布局和建設要以“補短板”打通產業循環和市場循環為目標,抓住關鍵問題,解決重點難題,有所為有所不為,順勢而為,分類施策,短期解決產業供需銜接、市民生活煩惱、技術研發產業化等問題,產業發展了,居民有了就業機會,不僅可以獲得面向未來的高質量的便利生活,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也有了基礎和保障。
四是建立支點。要加強科技、科教、產業等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人才在創新中的作用,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伴隨全面步入小康社會和00后成為消費主流,適合新消費、新常態的新型供給相繼出現,并產生新商業模式。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地球??萍际墙洕l展的驅動力,是我們撬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是重要的支點。要通過“上云用數賦智”,既增加數字產品和電子產品供應,也為企業發展帶來活力,為居家學習、辦公、休閑帶動網上教育、網上辦公和網上休閑等創造條件,與網絡消費相關的現代物流、配送銜接相配套,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并通過科技創新撬動中長期經濟增長。
五是培育增長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提供了有力保障??萍紕撔虏粌H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還能產業化。例如,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既是工具,還可以形成相關的數據產品,產生增加值。通過提出問題、開放數據、公開征集解決辦法等途徑,尋求市場化解決方案;通過跨界創新,聚焦城市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領域創新創業孵化,通過風險投資、
綠色金融和項目孵化機制,為公眾、企業等提供服務和支持;將宏觀政策分解為可操作的行動方案,將產業轉型升級轉化為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實際行動,形成新的增長點、增長極。
六是做出亮點。世界因多樣性而豐富多彩,科技因嫁接產業而引人入勝,新基建因滿足市場需求而充滿活力。近年來,一些城市管理應用中內置“隨手拍”功能,通過物質獎勵引導市民積極提供線索,取得很好效果。紐約是值得學習的超大城市樣本。2012年,頒布數據開放條例;2018年,開放數據
平臺中的數據庫總量超過2000個,提供數十億行數據,為科研院所、企業、個人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過數據公開和信息披露,使執政更加透明,執政能力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升,市民更加依賴支持社會運行。
七是夯實基點??萍歼M步和創新,為新基建提供了更為智能、高效的支撐,大大減少物質和能源損耗,減少城市“生態足跡”,實現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溫室氣體排放支撐城市的永續發展和人類文明傳承。正因為能打通堵點才有產業需求,正因為暢通經濟社會循環才成發展之基。要在科技創新、技術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中不斷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當前的投資不僅產生短期效益,更為永續發展奠定基礎,實現城市運行管理的智慧化,居民生活的便利化。
“水滴石穿”。新基建,需要久久為功。應當在把握大勢前提下,用“正確的辦法做正確的事”,既要發揮比較優勢做足“長板”,又要在發現“短板”中尋找機會,不失時機暢通產業循環、經濟社會循環,重新煥發澎湃動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