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三五”漸漸走到尾聲,“十四五”已經向我們走來。可再生能源與傳統電源在“十四五”的容量占比,成為目前規劃工作爭論的焦點,且呈越來越熱的趨勢。沖突最為激烈的兩方,一方認為以煤電為代表的傳統電源,應當“只關不建”,敢于為保護環境付出經濟代價,這樣才能達到德國等可再生能源量占比較高國家的水平,并且完成國際義務;另一方的觀點針鋒相對,明確必須提高煤電等的發展速度,否則“十四五”期間部分地區將面臨缺電或者電價大幅上升的威脅。兩種觀點持有者均堅持立場,難以互相說服,爭論大有走向“雞同鴨講”、“各說各話”的趨勢,德國等國家轉型經驗也在不同場合被反復提及。“可再生能源+電化學儲能”大干快上觀點的持有者是沒有規劃責任的,正面與反面的意見都容易提,規劃的主導者則需要弄清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之間的關聯關系,既不能簡單地被極端環保主義綁架,又要實現國家能源革命的要求;既要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又要實現“靠天吃飯”的可再生能源全額消納;既要保證“十四五”期間的電力供應,又要確??傮w電價水平在經濟發展的承受能力范圍之內。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既要”和“又要”是新經濟發展階段對規劃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新經濟發展階段對各方面的要求,與“既要”和“又要”已經推動電力工業的運營機制從計劃體制走向電力市場一樣,當電力工業走到了供應有余階段,特別是以電力現貨市場為核心的現代電力市場體系已經逐步掀開面紗,規劃工作需要與時俱進,要把規劃工作放到電力市場,特別是電力現貨市場的大背景下考慮,依靠新的技術手段去尋求“經濟、可靠、清潔”的“不可能妥協”。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