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碳交易市場存在的問題
河北省是傳統工業大省,經濟發展水平與能源的消耗量密切相關,碳排放量日益增多,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雖然政府部門采取了壓縮產能的措施,
節能減排工作已初顯成效,然而在實現碳交易市場發展模式的發展進程中,仍然面臨著很多的困難。
(一)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備
目前,我國只有《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管理辦法》(2005年)和《中國溫室氣體交易活動管理辦法》(2012年)兩部碳排放相關的法律法規,除此之外再無其它相關的較為全面的綜合性法規,導致我國許多企業從事國際碳交易時得不到本國法律的保障,在遭遇國際糾紛時企業合法權益容易遭受損害。隨著我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交易過程中
買賣雙方沒有可以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發改委作為我國在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活動的主管機構,主要職責僅為
CDM 項目的相關審核,對項目涉及其他重要方面都沒有明確的監管措施,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已嚴重影響了碳交易的健康發展。
(二)碳金融交易產品單一
碳金融產品是指在碳金融市場中可交易的金融資產。目前全球主要的碳金融產品包括市場配額和抵償信用的現貨和衍生產品。我國的碳金融產品涵蓋碳信托、
碳債券、碳保理、及碳資產的質押、授信、期權、期貨等衍生品。河北省的碳金融產品集中在
綠色信貸領域。
綠色信貸是指銀行貸款給節能減排、綠色經濟項目,使銀行的資金流向趨于環保產業或企業,加速金融與生態的良性循環,遏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盲目擴張。河北省制定了綠色信貸支持政策,對綠色信貸項目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對銀行貸款的審批更加嚴格把關,對減排不合格的企業不予貸款。近些年來,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逐漸減少了碳排放量,成績有目共睹。但也應看到,河北省碳金融產品體系比較單一,碳金融體系的發展任重道遠,需要政府和社會各方面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三)碳交易專業人才嚴重缺乏
隨著低碳綠色轉型的推進和國內碳交易市場的興起,碳交易師、碳審計師、
碳資產管理師等職業有望與注冊
會計師、律師一樣,一躍成為新的就業熱門行業。從整個全球市場的需求來看,碳金融專業人才缺口大,同時中國低碳領域的教育培訓基本仍處于相對無序狀態,人才建設的滯后性給中國參與全球碳交易制造了瓶頸。目前,我國只有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一所開辦碳金融專業方向的高校。河北省的碳金融相關專業人才極度缺乏,沒有形成碳金融專業人才隊伍,而未來區域競爭的關鍵因素即是人才的競爭,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的競爭。因而,加強碳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專業人才庫是河北省碳金融市場發展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
(四)政府部門跨區域合作度較低
雖然京津冀一體化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但由于行政區劃及行政地位不平等,導致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區域合作機制,合作大多是短期行為,缺乏長期的制度保障。如雖然京津冀三地分別成立了
北京環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河北能源
環境交易所,三地均有獨立的碳交易機構,但是三個機構卻各自為戰,其業務范圍基本局限在本?。ㄊ校?,沒有形成京津冀地區跨區域的統一碳交易平臺體系。同時,國內關于碳交易的市場體系仍然接近空白狀態,沒有可供參考的碳金融發展的成功經驗,也給京津冀碳交易市場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