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散與集中的治理模式。分散的治理模式是指EUETS根據各成員國經濟狀況、制度建設和產業結構的不同進行分權化治理,主要體現在排放總fit的選擇和分配,成員國在排放量的選擇上有較大的自主權,在滿足符合歐盟排放指令標準的前提下,可以根據本國情況確定自己的排放量,在經過歐盟委員會的批準之后再自主決定對國內產業分配的排放權,最終將各個國家的排放量加總構成整個歐盟總的排放量。集中的治理模式主要體現在排放權交易的登記。為確保體系的正常運轉,歐委會建立了跟蹤
碳排放權交易的國家登記系統。在該系統下,成員國對排放權的分配及轉讓都必須進行登記,由歐委會逐一評估。
2.循序漸進的發展模式。EU?。牛裕舆x擇在實踐中摸索前進的發展模式,這種干中學模式使EU?。牛裕幽芗皶r總結階段性的發展成果與不足,確保體系長遠發展。歐委會設計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5-?。玻埃埃纺曜鳛樵囼炐噪A段,主要目的是檢驗EU ETS的制度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第二階段為2008-2012年的過渡期,前兩個階段中歐委會都是根據總量控制、負擔均分的原則免費發放配額。針對發展遇到的問題,歐盟從第三階段(2013-2020年)開始改革,力推配額進行
拍賣、設定統一的排放上限并逐年減少1.74%、預留5%配額給新進人的企業等。第四階段是2021-2030年,為了推進深化改革,歐委會在2018年2月6日通過了要求更嚴苛的一項法律,旨在對歐盟工業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強限制,以便能兌現《巴黎協定》的承諾。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3.完善的MRV體系和
履約制度約束。EU?。牛裕舆\行的核心是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可獲得性和真實性,為此EU ETS發布了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制度(MRV體系)。該體系在發展中逐步完善,例如在第二階段中就對數據登記的規定更詳細、增加受控溫室氣體種類等。在流程上,企業需要定期提交監測計劃和年度排放報告,必須經過主管部門的核準和實施后第三方核查機構的核查,這樣嚴密的過程要求企業提交的數據必須有高度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在
履約約束方面,EUETS主要是通過經濟懲罰促使成員國及企業履約。第一階段對超量排放部分收取每噸40歐元的罰款,第二階段中將該罰款提至每噸100歐元,并且超標排放的部分要在下一年的配額數量中予以扣除,所以成員國內的企業違約率很低,一直保持在2%以內。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