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條例》已于2024年9月27日經浙江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
會議通過,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條例》提出,綠色低碳轉型以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
《條例》明確,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鼓勵綠色低碳導向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加快發展,推進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
“《條例》不僅是浙江貫徹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具體行動,也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財經評論員徐浩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通過立法,浙江可以更好地引導和規范社會各界的綠色低碳行為,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將為浙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同時,鼓勵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產業發展也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
徐浩平進一步分析稱,在產業結構方面,《條例》要求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同時推進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這一舉措將有力推動浙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發展
清潔能源方面,《條例》明確,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推動清潔高效煤電發揮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作用,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等。
同時,完善產品
碳足跡管理體系,制定重點產品
碳足跡核算方法和標準,探索建立產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拓展產品碳標識應用場景;探索建立省域碳普惠減排交易機制,推動生態系統
碳匯等碳普惠減排量納入交易。
在徐浩平看來,探索建立產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拓展產品碳標識應用場景,有助于消費者了解產品的
碳排放情況,作出更加環保的選擇。
“探索建立省域碳普惠減排交易機制,推動生態系統碳匯等碳普惠減排量納入交易。這一機制將激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
碳減排活動,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良好氛圍。同時,也有助于推動
碳市場的健康發展。”徐浩平說。
另外,《條例》明確,浙江省發展改革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依托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
平臺,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綠色低碳數智系統,開發碳賬戶、碳排放預測預警、碳足跡等數字化應用。
低碳轉型需全民參與
《條例》還提出,支持和規范綠色低碳工廠、綠色低碳園區、零碳園區等綠色低碳單元建設。“此舉將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環保意識和環保水平,推動形成一批綠色低碳發展的示范企業。”徐浩平說。
“我們公司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寧波凌潤達新材料有限公司工藝工程師蒲星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公司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同時積極推廣綠色產品和服務,并建立了完善的碳排放管理體系,對碳排放進行實時監測和管理。
在徐浩平看來,綠色制造企業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力量。通過技術改造和升級、推廣綠色產品和服務以及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等措施,企業可以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為社會的綠色發展作出貢獻。
不過,在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方面,同樣面臨著技術、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戰。
“一些傳統產業由于技術落后、資金不足等原因,難以進行綠色低碳改造升級。”蒲星平認為,因此,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動傳統產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另外,在蒲星平看來,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一些公眾的環保意識仍然較弱,對綠色低碳轉型的認識和了解顯然不足。因此,需要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良好氛圍。
對此,《條例》還提出,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引導單位和個人使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產品,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規范二手商品交易,促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
商務、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按照職責采取措施,鼓勵電商平臺和商場、超市等設立綠色產品銷售專區。單位和個人購買綠色產品的,可以享受國家和省規定的相關優惠政策。
同時,《條例》還明確,浙江推進轉型金融、碳賬戶金融、綠色低碳項目融資評價等領域的標準創新和推廣應用,支持環境權益融資產品創新。
鼓勵金融機構綜合運用信貸、債券、股權融資、基金、保險等金融資源,加大對綠色產業發展、高排放行業低碳轉型和綠色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