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態環境部與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推動民用運輸機場
綠色發展的通知》,要求依法做好規劃和選址階段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依法開展布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深化選址階段環境比選和影響分析論證、加強機場總體規劃環境影響研究和分析等。
中國民用機場協會“雙碳機場”管理服務中心主任范成功表示,“十四五”時期以來,民航業圍繞減污、降碳、擴綠,出臺了一系列規劃和舉措,如《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四型機場建設導則》《綠色機場評價導則》《“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及《“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等,對深入推進行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作出總體安排。
其中《“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對民航
碳排放和大氣污染治理作出部署,首次就噪聲防治、高效用水、固廢治理、生態改善等提出要求。在治理手段上不僅強調持續推進新技術應用、運行管理優化,還首次就
清潔能源應用、基于市場機制建設等措施作出明確安排。
范成功表示,在各方努力下,民用機場綠色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民航噸公里油耗為0.302公斤,較2005年(行業
節能減排目標基年)下降了11.4%。
隨著民用運輸快速發展,大量樞紐機場面臨改擴建、開辟航班增多、航班密度加大,帶來新增的噪聲、廢氣治理等難題;現有機場綠色低碳技術相對滯后,生態保護意識不夠強;個別建設單位主體責任和環境管理落實不到位。為解決這些問題,《通知》提出,通過加強和規范民用運輸機場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提高民用機場乃至整個民航行業“含綠量”。
中國民用機場協會“雙碳機場”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機場工程高級工程師鄒文波表示,《通知》在項目層面真正實現了環評提前介入,保障選址階段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參與,保障環評在源頭發揮預防作用。圍繞綠色低碳發展,《通知》結合綠色機場建設的經驗成果、先進技術,分要素提出了適應綠色發展的生態環保具體要求,為地方強化項目環評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指導。
在嚴格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方面,《通知》提出噪聲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水環境保護、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管控、其他環境保護措施,以及加強施工期環境管理、鼓勵開展綠色低碳機場相關科學研究等。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強化建設單位落實主體責任的方式,細化生態環境部門監管職責。
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陶贊表示,民用機場行業不僅要加強環境影響的評價管理,還需要持續提高民用運輸機場碳排放管理能力。下一步,可以從加強規劃引領作用、提升管控
平臺智慧化管理水平、持續開展“雙碳機場”評價工作、推進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