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青海省西寧市南川工業園區各個企業車間內機器轟鳴,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讓園區煥發出勃勃生機。走進園區內的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單晶硅生產車間,1100臺單晶爐排列整齊,銀光閃閃的單晶硅棒被分揀機流水線運送出來。該公司設施部主管彭芮翻看著西寧供電公司園區供電服務中心大客戶經理李寶強送來的2月份綠電溯源大數據分析報告。報告中,該公司每天的
清潔能源使用量、折算“
碳減排”數據、
清潔能源來源等信息一目了然。
應用綠電態勢溯源分析
平臺服務工業園區
綠色低碳轉型是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以“數智賦能”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一項實踐。目前,青海省工業能源消費量在全省能源消費量中的比重已超過70%,有效管控、降低工業園區
碳排放,是青海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國網青海電力積極探索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建設路徑,發揮示范項目引領作用。聚焦服務工業園區
綠色低碳轉型,該公司于2022年9月在南川工業園區
試點上線了綠電態勢溯源分析
平臺。
作為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最“年輕”的工業園區,南川工業園區建園之初即明確了“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循環經濟、科技研發、自主創新、
節能減排、生態文明”的新型工業化發展目標。如今,南川工業園區已形成毛紡織、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光伏光熱高新技術等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擁有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4家。截至2022年年底,園區入駐企業38家,年用電量達47.7億千瓦時。
為研判園區企業綠色發展水平和碳排放情況,南川工業園區管委會在應用綠電態勢溯源分析平臺前,每月會依據省內各發電廠提供的電能數據來大致推算企業綠電使用情況,存在數據顆粒度不夠精細的問題。平臺通過構建綠電溯源分析模型,實時監測園區內企業使用綠電的情況,動態分析綠電生產、傳輸、消納全過程數據。“和之前的方式相比,平臺可以提供更精準的分析,是名副其實的園區‘綠電大腦’。”西寧供電公司科技互聯網辦公室數據管理專責朱曉明介紹。
“平臺上線幾個月以來,給園區帶來的變化顯而易見。通過量化分析園區企業的‘碳減排’貢獻度,企業消納清潔能源的積極性得到激發,合理使用能源的行為習慣正在養成。這也為園區規劃建設、優化用能結構提供了數據支撐。”南川工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祁財興說,依托青海綠電資源,借助綠電態勢溯源分析平臺,園區正形成良性產業循環,工業減排、產業升級、清潔替代進程顯著加速。
結合青海能源電力與產業發展優勢,國網青海電力統籌推進青海省能源(雙碳)大數據中心、氫電耦合、零碳產業園綠電供應等新型電力系統示范項目建設,助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而以綠電態勢溯源分析平臺、電力看“雙碳”為代表的大數據應用產品和服務,為政府部門決策、推動園區減碳等提供了有力抓手。“我們將立足園區客戶實際業務需求不斷拓展平臺功能,深化相關應用場景建設,為打造青海首個零碳產業園區綠電供應體系積累更多經驗。”國網青海電力數字化工作部主任周群星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