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能源安全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態和經濟的影響正在不斷升級,全球亟須向綠色低碳轉型以應對氣候危機。然而與氣候變化相伴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國際局勢動蕩,導致全球面臨能源供應緊張,通脹高起,產業鏈、供應鏈紊亂。
復雜的國際社會形勢下,國合會特邀顧問、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認為,現階段穩增長是最重要的、最可控的、最能奏效的推動力,需要把短期的穩增長、穩就業目標和長期的綠色低碳發展目標銜接起來。“氣候治理的進程并不能中止,氣候變化、經濟下行、能源安全三者并不矛盾,重合點在于能源轉型。”鄒驥說。
國合會副主席、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同樣持這一觀點。他認為,目前需要保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定力,以科技創新驅動加速綠色轉型,在大系統當中解決暫時的困難和長期的目標問題,而發展
清潔能源便是保障能源安全、減緩氣候變化、促進經濟復蘇的多得之舉。
“隨著技術的進步,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可靠性和可獲得性也不斷提高,可以日益滿足保障能源安全的需求。此外,可再生能源投資附帶的就業效應也通常高于傳統的能源。”解振華指出。
那么中國的能源轉型應當如何找準方向?“存量可以理解為現有的傳統能源已經占有一定的比例,要保持它的穩定。但在增量這一塊,還需要進一步激發
新能源的潛力。”國合會中方首席顧問、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要把握存量、增量的關系。穩定預期滿足經濟增長需要,同時也應推動技術創新,實現能源結構和生產方式綠色化轉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認為,“雙碳”目標使得中國能源更安全:“從清潔高效利用化石能源逐步轉向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受國際地緣政治影響,是自己可以掌控的,這使得中國能源更獨立、更安全。”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