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碳達峰”“
碳中和” 成為熱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
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等內容,引發熱議。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江西省將采取哪些舉措?為何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怎樣實現?跟百姓日常生活有什么關聯?記者進行了一番采訪。
統籌制定江西省二氧化碳達峰行動方案
記者了解到,“碳達峰”是指我國承諾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后通過植物造樹造林、
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近年來,江西省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持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堅持VOCs和氮氧化物協調減排,深入推進“五河兩岸一江一湖”全流域保護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有序推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圍繞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這一目標,統籌謀劃制定江西省二氧化碳達峰行動方案。江西省將以降碳為總抓手,調整優化環境治理模式,加快推動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轉變,通過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推動低碳城鎮建設創建一批零碳園區等
“我們將按照國家要求,編制江西省的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大力推行
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大力推行
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重點發展低碳交通、
綠色建筑,推動低碳城鎮建設,積極創建低碳
試點示范市縣,創建一批零碳園區、零碳社區、零碳校園。”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目前全國
碳市場建設已經啟動,江西省將完善省內配套機制,以
碳配額分配、
履約清繳等為抓手,促進產業綠色化、能源清潔化,推動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同時積極與林業生態、產業扶貧等結合起來,推進并儲備一批自愿減排項目。
此外,江西省將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監測制度,探索建立江西省溫室氣體排放環境統計核算體系,探索制定應對氣候變化地方性法規;推動氣候投融資制度創新,完善納入
碳金融、氣候變化保險的生態環境經濟政策;按照減污、降碳協同的要求,探索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制度、生態環境監管、生態補償制度等的銜接和協同。
減少碳排放量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
我們普通公民可以為“碳達峰”“碳中和”做些什么?對此記者采訪到青贛環境交流中心總干事劉丹。
劉丹建議說,使用傳統牙刷替代電動牙刷,可減少48克碳排放量。用烤面包機代替烤箱,可少排放近170克的二氧化碳。用節能燈代替60瓦燈泡,可以將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四分之三。晾曬衣物代替滾筒式干衣機,可以少排放2.3公斤的二氧化碳。下班隨手關閉電腦代替待機,可以少排放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用節水型淋浴頭代替普通淋浴頭,可以將洗熱水澡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削減到一半。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