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莉·加拉格爾
Kelly Sims GALLAGHER
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能源與環境政策教授、國際環境與資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首先,我認為長期的成功——即實現2℃溫升目標,或者更具挑戰性的1.5℃目標,取決于我們近期的行動?;仡欀袊膰鴥日吲c國際政策,我們預期,及早達峰將會使中國在未來的步伐更加輕松——達峰越早,中國在未來或將更加能夠引領溫室氣體的下降,并助力全球實現更宏大的氣候目標。
其次,如果可以在“十四五”規劃中設定一個
碳排放上限,將助力盡早實現達峰。同時引入一些改革機制很有必要,例如:排放權交易市場需要更加嚴格,電力系統改革繼續加速,同時,實現更多的經濟結構調整也非常重要。盡早的達峰與轉型,將為中國與國際的合作注入更多機會。我認為中國對外政策中有三個方面與氣候相關:
第一,從全球角度來看,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照抄中國的低碳發展路徑。當前很多國家也正處于工業化過程中,甚至有的國家并未開始工業化,而他們都在注視著中國,因為中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及千禧年前后經歷了快速增長,他們將其看作“中國模式”,但此模式并非純粹的低碳模式。
第二,中國需要將目前的“發展融資”逐漸轉向低碳化以形成“低碳融資”。除“一帶一路”國家外,中國也支持了很多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應當關注的是:不要再投資新的煤電廠,也要盡量避免與煤炭相關的資產投資,因為這與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未來所要實現的目標不符。隨著東南亞和非洲地區的國家經歷新一輪經濟增長,他們的排放也將增長。作為這些國家重要的出資方之一,中國在提供融資的時候需要考慮到相應的排放問題。
第三,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應繼續堅持多邊主義。無論從發展金融機構、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或建立未來機制,中國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隨之而來,也會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中國在這些機制中成為領導者之后,必將帶動建立更多新機制的機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