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
碳中和的目標是否包括非二氧化
碳減排的部分,如果沒有的話那么中國會采取什么樣的行動和政策應對非二溫室氣體進行減排?國際上研究指出,如果要實現1.5°C的溫升目標,中國的所有溫室氣體可能需要在2070年左右實現凈零排放。中國有沒有可能在2070年實現所有溫室氣體凈零的目標?
萊昂•克拉克
這是非常好的問題。的確,碳中和的目標更多地集中關注二氧化碳,但是國際的共識認為也必須減少非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有兩點,一是要認識到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會自動降低為零,實際上我們在1.5°C溫升路徑上要分析如何具體實現碳中和,同時非常重要的是必須針對非二氧化
碳排放采取相關措施,針對這一點我們在林業、農業和土地利用方面已做了相應工作。就我個人觀點而言,碳中和的時間線至關重要,一個是盡早達到碳中和、維持碳中和,同時還要為減少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不懈努力。
何建坤
非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的初期減排應該較容易實現,生產過程中的甲烷排放、煤炭開采過程中的瓦斯排放,均能夠再利用,產生一些政治經濟效益。但在深度減排的情景下,非二氧化碳的減排比二氧化碳更為困難,針對農業、畜牧業的甲烷排放,化肥使用的氧化亞氮排放,以及生物發酵的甲烷排放,目前沒有特別有效、成本可行的技術來支撐。經過努力中國較有把握實現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的達峰,也必須爭取所有溫室氣體的排放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夠同步實現排放的達峰。另外,還需要發展農林業的
碳匯來中和非二氧化碳的剩余排放。
到2050年左右,非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還有十億噸左右,需要通過發展更多的森林碳匯來中和這些非二氧化碳剩余的開放。能源系統的二氧化碳排放,必須自身實現凈零排放。除去能源的品種的替代之外,需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建成以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能源體系;同時也要發展
CCS技術,特別是BE
CCS的負排放技術,實現能源系統二氧化碳的凈零排放;發展森林碳匯和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去除的技術,以解決一部分非二氧化碳其他溫室氣體難減排的排放問題,從而實現全部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