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綠色發展理念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浙江省安吉縣依靠綠色發展實現華麗轉身的思想指引。過去,安吉許多地方靠開礦采石、攫取資源發展經濟,“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但使當地生態環境遭受巨大破壞;如今的安吉,因綠興縣、以綠惠民,鄉村旅游人氣火爆,生態產品聲名遠播,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的綠色之路。安吉的成功實踐,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彰顯偉力的生動寫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傾注了巨大心血,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城市鄉村,對“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標志性、創新性、戰略性的重大思想觀點。
“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歷史觀。生態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文明的興衰演替。曾經璀璨的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的衰落,都與生態環境惡化有關。我國古代一度輝煌的樓蘭文明,已被埋藏在萬頃流沙之下。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留下生態根基。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觀。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類走向未來的依托。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子孫后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觀。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是為了民生。必須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觀。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必須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法治觀。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必須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才能確保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
“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的共治觀。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必須通過多種喜聞樂見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把公眾的生態環境意識轉化為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行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方式,匯聚起全社會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強大合力。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觀。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世界各國共同的責任。必須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國際社會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積極引導國際秩序變革方向,形成世界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科學理論指導著實踐,實踐成果印證著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一幅綠水青山、江山如畫的美好圖景正在中華大地鋪展開來。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