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bblb"></form>
<sub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sub>

<address id="tbblb"></address>

    <form id="tbblb"></form><noframes id="tbblb"><address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address>

      廣東低碳生態規劃的惠州模式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2016-04-14 14:11

          看不見黑煙囪、聞不到刺鼻的氣味……作為我省兩大石化工業基地之一,惠州大亞灣石化區藍天白云常伴。未來一兩年內,數百億元的先進石化產能還將陸續投產。但在“碳規”的約束引導下,石化區節能減排技術在國際領先,碳強度將逐年下降。
       
        今年一季度,惠州經濟總量增長8.5%,位列全省第一;在生態環境方面,惠州成為全國重點監測的74個主要城市中唯一一個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達100%的城市,空氣質量居珠三角首位,近岸海水水質全省最優。去年,惠州成功創建全省首個地市級“國家森林城市”,不僅如此,惠州用3年時間實現經濟總量從2000億元到3000億元的跨越。
       
        項目建設有“碳規”可循
       
        作為惠州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環大亞灣新區是惠州碳排放較集中的區域,但這里卻萌生了全市的首部“碳規”,也初嘗節能減排的“甜頭”。“大亞灣東區九成以上的企業供熱來自我們發電的余熱,企業再也不用零散地自建小鍋爐。”看著監控室內在個位數跳動的排放數據,國華惠州熱電分公司副總經理何文告訴記者。去年該公司投入過億元在省內率先對1號機組進行“近零排放”改造。改造后的燃煤機組排放水平比燃天然氣的機組更低,實現了灣區集中供熱、集約減排的目標。
       
        2014年2月,省政府印發《廣東惠州環大亞灣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年)》,提出要把環大亞灣新區建設成為港城融合的生態灣區。為加快環大亞灣新區低碳生態建設,并為下一步全區低碳發展與生態建設提供指導,省政府要求編制《廣東惠州環大亞灣新區低碳生態專項規劃(2014—2030年)》(簡稱《環大亞灣碳規》)。今年初,該規劃印發實施。該規劃提出,強化產業集聚區集中供熱供電,促進工業余熱、余壓、余氣資源的綜合利用。
       
        在經濟支柱的石化產業上,“碳規”的引導作用很快得到了體現。
       
        在大亞灣石化區西區,總投資506.6億元的中海油惠州煉化二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該項目將新增10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乙烯的生產規模,預計每年增加稅收150億元以上,拉動下游近2000億元產業鏈。該項目所產多種有機化工原料均可在石化園區內被加工利用,大大減少了運輸能耗,綜合商品率達到94.2%。“隔墻供應”發展循環經濟是大亞灣石化企業的一大特色。汽水的泡泡、舞臺的煙霧其實使用了石化廢氣中的二氧化碳為原料,經過壓縮、分離和凈化,生產高純度的食品級二氧化碳氣體及干冰。
       
        實際上,《環大亞灣碳規》明確提出,要探索石油化工領域的節能降耗,鼓勵油氣伴生資源綜合利用及石油儲運設施揮發油氣回收技術開發應用,提高副產物綜合利用效率;劃定了整個環大亞灣新區的基本生態控制線比例為59.33%。
       
        記者在鄰近石化區的澳頭中心城區海邊看到,總面積逾28公頃的紅樹林公園綠樹蔥蘢,俯仰間滿目疊翠,不時有鷺鳥飛過。
       
        接省達區的低碳藍圖
       
        省政府對環大亞灣新區關于“碳規”的先行探索充分肯定,并寄望惠州將此經驗推廣到全市。“編制惠州市低碳生態規劃”隨即納入了《惠州市2014年重要改革任務要點》。
       
        據《惠州碳規》提出的目標,預計到2020年,惠州市碳排放總量達到4200萬噸,單位GDP碳排放強度達到0.78噸二氧化碳/萬元,較比2005年下降47.7%。到2030年,碳排放總量達到6300萬噸,單位GDP碳排放強度較比2020年下降30.8%;在空間格局方面,強調通過“一城六組團”的城鄉布局,優化城市功能,營造生態友好、綠色宜居的低碳城鎮空間。
       
        惠州西部的潼湖濕地是省內極少的典型內陸淡水湖泊濕地,周邊曾分布著磚廠、養豬場等污染源。如今,在“碳規”引領下,經過政府積極整治和建設,潼湖濕地周邊128平方公里的區域正被打造成潼湖生態智慧區,目標是建成支撐惠州未來10—20年發展的“綠色引擎”?;葜菔凶〗ň指本珠L施為學介紹,目前該區已簽約和擬簽約項目達20個,預計投資總額約285億元。
       
        惠州市發改局負責人介紹,《惠州碳規》注重與《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 《惠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惠州市主體功能區規劃(2006—2020年)》等規劃相銜接協調。而惠州在制定主體功能區規劃時,也將“生態文明”作為總體目標之一,提出“構建生態安全的地域開發格局,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示范區”;同時,根據惠州的實際,規劃五大功能區,構建“一帶(藍色海洋帶)、一廊(市域生態水網廊道)、三區(生態控制區)、三核(生態綠核)”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
       
        探索協調前后規劃“多規融合”
       
        在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規劃師、參與《惠州碳規》編制的肖宇看來,除了縱向上接省級規劃、下引縣區規劃,《惠州碳規》另一創新特點在于橫向突出了低碳生態規劃主線的作用,有助于其他規劃融入“碳規”的要求,契合了國家和省當前試點推進的“多規合一”的做法。
       
        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低碳生態規劃為主線、推進多規合一。然而,低碳生態規劃在后,其余規劃在前,這個難點如何協調?
       
        惠州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城鄉規劃中的生態控制線、土地利用規劃中的國土紅線尚在修改劃定中,所以《惠州碳規》的主線作用首先體現在編制低碳生態規劃的時候,結合了國土、經濟社會、城市規劃的相關內容,并從低碳生態的角度提出要求。
       
        “未來,對生態控制線、林業生態紅線、土地開發利用紅線等,我們都可以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將這些紅線全部顯示到一張底圖上,并結合‘碳規’進行比對,進行有效融合與調整,促進多規合一。”肖宇說。
       
        此外,惠州即將出臺的系列專項規劃也就《惠州碳規》的要求進行了銜接。
       
        低碳生態將實現量化考評
       
        廣東在“碳規”的探索上起步較早——2013年11月25日,省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簽署《關于共建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示范省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我省成為全國首個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示范省。當中,“碳規”是示范省建設的一大亮點?!犊蚣軈f議》提出,研究編制實施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建立符合廣東實際的低碳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評價指標,并將低碳生態的主要目標和技術指標落實到各層次的法定城鄉規劃之中,實現空間的量化考評。
       
        目前,《廣東省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專項規劃編制指引》《廣東省綠色生態示范城區規劃建設指引》《廣東省生態控制線劃定工作指引》已印發全省各地級以上市參照執行;《廣東省低碳生態城鄉規劃管理規程》《廣東省慢行交通規劃指引》將征求各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意見后印發。系列技術指引的出臺為積極構建“碳規”體系奠定了基礎。
       
        為推進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示范省,廣東今年起開展規劃大會戰,用1年時間制定市、縣、中心鎮“十三五”近期建設規劃,成為銜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實施平臺。
      記者觀察發現,我省在推進“三規合一”過程中,生態優先的底線思維也逐漸明晰,為未來“碳規”的制定打下了基礎。
       
        省府辦公廳于今年2月印發《廣東省“三規合一”工作指南》,這是全國首個省域“三規合一”技術指南,提出建立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產業區塊控制線、生態控制線和基本農田控制線等“三規合一”控制線體系的技術和管理要求。
       
        兼得綠水金山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探索“碳規”先行的惠州模式表明,后發地區可以通過主動作為將低碳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綠色發展推動實現趕超跨越。
       
          《惠州碳規》突出結構減排。記者觀察發現,《惠州碳規》根據經濟發展情況以及溫室氣體的生成總量,在各領域減排途徑的側重點上,對2020年、2030年目標年度對溫室氣體減排的貢獻率進行差異化安排。這種做法在城市生態環境的相關規劃中很少見。
       
        從長遠來看,惠州則謀劃打造環大亞灣新區“藍色引擎”和潼湖生態智慧區“綠色引擎”,大力發展精細化工、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濱海旅游以及移動互聯網、平板顯示、云計算、現代裝備制造業等產業。2014年,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提高到41.8%、62%。這些在新常態下培育的綠色增長點,推動惠州“綠色”和“發展”協同并進。《惠州碳規》還強調多領域系統推進,從產業、城區、能源發展等八大領域,推動城市的低碳生態轉型。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台湾佬中文222vvv娱乐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