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當記者用鍵盤敲這二字時,搜狗輸入法竟沒有預存這個詞組。百度一下,關于“零碳”的解釋并不明確。到底什么是“零碳”,零碳就是不排碳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來到湖南省長沙縣采訪,對他們的“零碳”理念有了完整而又全新的認識。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為了“零碳”目標,長沙縣“蠻拼的”
2014年初,長沙縣提出創建全國首個“零碳縣”。一個全國排名第八的“百強縣”,也是工業大縣、能耗大縣,怎么可能做到不排碳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對于我們的疑問,長沙縣委書記、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楊懿文這樣解釋,“零碳”不是做到碳的零排放,而是實現排放與回收平衡。即把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捕捉封存或轉化成新能源。“排多少就捕多少,這樣就能抵消排放量,從數字上來說,正負相抵,就是‘零碳’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長沙縣對“零碳縣”的理解則是指在一個縣(區)級行政區劃的邊界范圍內,通過碳規劃、碳統籌,應用減源增匯、綠色能源替代、碳產品封存、碳交易及生態碳匯補償等方法抵消碳源,使碳源與碳匯代數和等于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為實現這一目標,長沙縣去年1月成立“零碳縣”發展模式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安排專項資金3000萬元,推動了一批零碳機關、零碳企業、零碳社區、零碳鄉村、零碳學校等示范工程建設。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而在此之前,長沙縣啟動了史無前例的“碳普查”,準確摸清了“碳家底”。該縣聘請國家級和省級相關專業機構,基于全縣終端能源消費、工業生產等相關數據,對2013年碳排放進行核算。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數據顯示,長沙縣2013年能源活動和工業生產的碳排放量為555.46萬噸,通過林地可以捕捉到78.9萬噸。根據排放與回收數值相等的原則,核算出長沙縣需要額外捕捉的二氧化碳總量為480萬噸。
碳排放數據計算后,單靠僅有的森林捕碳顯然不現實。長沙縣委常委、零碳辦主任王國良告訴記者,通過節能減排、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可達到減少200多萬噸碳排放的預期。在此基礎上,長沙縣推廣使用可高效捕碳的速生草。據介紹,其捕碳能力超同樣面積的森林100至150倍。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按照長沙縣編制的“零碳縣”創建實施方案的思路,將每年排出去的碳,想辦法捕捉回來;將原先排放到大氣中的碳,陸續將它們收回來,將存量減少;再逐年在生產生活中不斷降低碳排放。2020年前,長沙縣可實現碳排放總量比2013年削減三分之一左右,到2030年碳排放總量削減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