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人類應對能源、環境和氣候安全挑戰的必由之路。發展低碳經濟也符合中國發展的具體國情,既能擺脫對碳基燃料的過分依賴,減輕高油價的壓力,實現經濟轉型,又能保持適度、快速的經濟增長。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中的最大賣家,碳交易的實施將有助于中國進一步實現節能減排目標,走向低碳經濟。同時,也有助于中國增加對國際貨幣體系的發言權甚至掌握低碳經濟下的貨幣主導權。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在世界有形商品貿易體系之外,《京都議定書》確立了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的一種極為特殊的無形商品貿易體系,而這張世界新型貿易版圖的核心正是基于現代國際規則而產生的一種前所未有的有價商品——碳信用。在其設定的三種交易機制下,碳交易風生水起。它用聯合履行(JI)和國際排放貿易(IET)的雙重機制打通發達國家之間的碳交易市場,用清潔發展機制(CDM)連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碳交易管道。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從歷史經驗看,一國貨幣要想成為國際貨幣甚至成為關鍵貨幣,往往要遵循計價結算貨幣—儲備貨幣—錨貨幣的基本路徑。其中,與國際大宗商品、特別是能源貿易的計價和結算綁定權往往是貨幣崛起的起點。碳交易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漸趨成熟,市場規模迅速擴容,2012年有望超過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宗商品的市場。新能源貿易——碳信用交易的計價結算貨幣綁定權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貨幣職能,將對打破單邊美元霸權促使國際貨幣格局多元化產生影響。目前,在碳交易計價和結算貨幣的問題上,歐元已經領先,美元稍顯遜色。英鎊能維持一定比例。日元、澳元、加元、新元、港幣等都
具提升空間。轉型國家的貨幣如盧布,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如盧比等也將有一席之地。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如果不能及時追趕,人民幣很可能會因為碳交易標價權的喪失而錯過成為國際貨幣的歷史機遇。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各國如何贏得碳貨幣的發行權?根據《京都議定書》和后京都的各階段全球減排協議確定的排放總量、減排目標和交易規則,已承擔減排目標國家的實際減排量超過其承諾減排量的超額碳減排量,或者尚未承擔減排義務的發展中國家通過CDM等方式已經消減的碳排放量,為該國贏得碳貨幣發行權,并構成碳貨幣供給能力。
值得強調的是,碳貨幣的發行權不僅取決于碳減排能力的大小,還在于受減排約束的程度和承諾減排數量的多少。典型的例證是,由于發展中國家在《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2008~2012年)不承擔減排義務,其通過CDM實現的所有減排量都可以作為商品向承擔減排義務的發達國家出售,從而使發展中國家在現階段擁有了更多的碳貨幣供給能力,贏得了碳貨幣的發行權。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碳貨幣成為財富,能夠提供多余二氧化碳排放權的國家必定具有先進的制造業,它們不通過數量和規模的擴張來實現經濟增長,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產品附加值,改造工藝流程,以此節約更多的碳貨幣,出售給那些技術落后的國家。那些減排技術落后,而消費又很旺盛的國家將因此受到雙重打擊,其制造業要購買碳貨幣才能生存,其消費者也要購買碳貨幣才能繼續享受,由此必然造成國家財富的流失。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當然,碳貨幣涉及世界貨幣發行的主權體系建設問題?,F代國別性貨幣的發行是由國家主權力量支持的,這是世界性的貨幣發行所不能夠比擬的,除非世界已經實現了大同、歸為一個集合性的“主權體”。因此,碳貨幣實施面臨一個重大難題——各國碳貨幣發行權取決于兩個條件:一是設定減排目標,二是在既定減排目標之上的超額減排潛力??梢姡繕思s束的寬松程度直接影響到該國所享有碳貨幣發行權的大小。在這種情況下,減排目標的承諾將成為各國爭奪國際競爭主導力的最大博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