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進入全面平價上網的新階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心也由“補貼支持發展”轉向“市場驅動發展”。綠證制度可為發電企業提供物理電量之外的
綠色環境價值收益,成為支持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的重要市場化機制。目前,綠證發展已迎來新的風口。
◎本報記者 張 曄 通訊員 董 瑩 劉胥雯
江蘇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電力交易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江蘇省綠證交易規模累計突破100萬張,達100.6萬張,折合電量10.06億千瓦時,交易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綠證的全稱為綠色電力證書,它是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生產的可再生能源的“身份證”。1張綠證對應1000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每有1張綠證產生或被交易,就意味著有1000千瓦時的綠色電力已經上網或者被消費。
8月3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 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實現綠證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全覆蓋,進一步健全完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制度,提升綠證供給量,擴大綠電消費需求,促進可再生能源生產消費“雙提速”。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