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作為中國民航業的
綠色先行者,中國東航始終以“守護藍天凈土”為己任,將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融入企業發展,通過精細化管控、技術革新、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應用及
碳市場布局等系統性舉措,推動航空運輸低碳轉型,以實際行動詮釋
綠色發展理念。“十三五”期間,東航實現減碳200萬噸,“十四五”期間,東航持續深化節能降碳各項舉措,去年僅飛行環節減少的二氧化
碳排放即超過68萬噸,正以系統性創新,不斷優化航空運輸的綠色基因,在云端書寫“綠色航跡”的時代答卷。
精耕細作:構建多維度的綠色飛行體系
東航通過精細化運行管理,從源頭降低碳排放。在飛行環節,通過優化航線設計、推廣單發滑行、應用輔助動力裝置(APU)替代技術及航行新技術等抓手,于2024年累計節油21.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8.04萬噸。
在機上服務領域,東航率先全面推行旅客服務過程中的一次性不可降解材質的“能換盡換”,分階段將53種機上用品更換為可降解材質,覆蓋90%的旅客服務場景。同時,參與制定行業團體標準《國內客運航班機上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規范》,為民航業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東航方案”。
在物流領域,東航逐步推進綠色物流,通過多層立體貨架建設、危險品庫無人升級改造、“人-車-貨”派送信息貫通、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更新電動作業車輛等舉措,推動倉儲設施綠色化和智能化升級,有效降低碳排放。
東航使用SAF執飛航班,減少碳排放
技術革新:以科技賦能全產業鏈綠色升級
東航多年來持續打造年輕化、高燃效機隊,通過引進新一代節能機型、優化飛機選型及減重設計,僅2024年即累計為142架飛機減重22.39噸。
在地面運營環節,東航先后完成11個大類26個型號場內
新能源特種車輛的研發及純國產化生產,服務于各大機場。同時,東航積極推廣辦公場所的光伏發電技術,年發電量超170萬度。東航還積極探索儲能技術、低壓直流電應用及建筑智能化管理,以科技賦能全產業鏈綠色升級。
作為國內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應用的積極踐行者,東航自2013年首次試飛生物航油以來,不斷突破創新:2022年聯合空客完成新機交付SAF首飛,2023年實現SAF商業航班首航,2024年,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首次加注SAF商業飛行,同年,東航全面參與中國民航SAF應用
試點,并在歐盟境內起飛的航班加注2% SAF摻混燃油。據悉, SAF主要是由餐飲廢棄油、城市生活垃圾和農林廢棄物等為原料煉制而成,通過助力從“廚余垃圾”到“航空燃料”的變身,東航正在打造可持續飛行的生動實踐。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