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產業鏈非常長、覆蓋面也廣,要想讓中國的汽車產業走上低碳發展之路,就要先知道汽車產業的碳分布到底在哪里。”11月13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
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產業政策研究部副部長石紅在“中國汽車
綠色低碳發展之路”主題邊會上分享道。
在雙周期下的汽車產業產生
碳排放的環節,包括橫向的燃料周期,即車用能源投入引起的
碳排放(如發電、汽柴油開采運輸等),以及縱向的車輛周期,即車用物料投入引起的碳排放,如鋼鐵、鋁開采冶煉,再加工為零部件和整車。進一步可以細化為,用車行駛碳排放、新車包括零部件生產碳排放,以及車用材料生產碳排放和車用能源生產碳排放等4個方面。
石紅認為,中國汽車產業實現凈零發展應當聚焦綠色制造、低碳車輛、綠色材料、
清潔能源等四大路徑。
制造環節的綠色化和低碳化。工信部發布了包括發展規劃、綠色工廠培育、綠色工廠評價在內的一系列鼓勵工業綠色發展的政策。在政策牽引下,工廠積極加強建設綠色管理體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更大規模使用風光等可再生資源。2023年有1488家工廠被評為“綠色工廠”,其中汽車工廠51家,包括長城在重慶的工廠和吉利在西安的工廠。
推廣低碳汽車。石紅介紹,用車行駛貢獻了全部碳排放的65%,主要是在用車中汽柴油汽車比例仍比較高,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燃燒汽柴油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為此,中國大力發展
新能源汽車,目前中國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2800萬輛,預計每年可減少碳排放4000萬噸。同時,中國也在積極探索其他低碳車輛的技術路線,包括氫氨發動機的試驗應用,電合成甲醇汽車的應用等等。
應用綠色材料。中國汽車企業積極與材料和零部件企業聯合研發設計,不斷探索車用材料進一步低碳化的可能性。奇瑞汽車聯合忠旺集團開展輕量化設計,“以鋁代鋼”使用全鋁車身,一汽集團聯合晨虹科技開發應用生物基皮革,廣汽聯合材料企業科思創及零部件企業華域汽車,共同開發易拆解、易回收,單一材質、一體設計的車燈。
助力能源清潔化。一方面是車用能源降碳,車企仍在競相提升發動機熱效率,以降低傳統車油耗,各級政府正在推動新能源汽車充綠電。同時,能源化工企業也在積極研制電制合成染料。另一方面,中國汽車產業也在加快推動汽車與能源融合互促,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移動儲能單元”的屬性,利用V2G、虛擬電廠等技術,建設“光儲充放”場站或微電網,助力電力系統協同降碳。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