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北京建筑領域能耗約占社會能耗總量的50%左右。其中商務樓宇等公共建筑雖然只占建筑總面積的20%,但能源消耗占比卻超過了30%。由此可見,商務樓宇在
北京市能耗與
碳排放雙控中面臨的壓力較大。
商務樓宇具有高樓層、高容積率,以及電梯、樓梯等設備數量多等特點,這些因素導致光照和通風條件較差,同時部分建筑在早期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缺乏足夠的節能環保考慮,導致能效低下,成為能耗和碳排放的“黑洞”。這些建筑保溫性能差,冬季供暖和夏季降溫的能耗高,使得建筑節能降碳的任務愈發艱巨。
目前,商務樓宇電耗僅占其總能耗的45%—75%,因此,實現“雙控”需要盡快推進建筑用能從電耗管理逐步向電、氣、熱全能耗管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正因為商務樓宇能耗相對較高,因此空間更大,成為建筑領域節能降碳的重中之重。
為推動建筑領域
綠色低碳轉型,北京市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頒發了《北京市民用建筑節能降碳工作方案暨“十四五”時期民用建筑
綠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開展民用建筑節能降碳及實現
碳中和的技術路徑研究,組織碳中和技術專項攻關”等要求。如何貫徹落實《規劃》要求,筆者認為,應充分發揮團標在商務樓宇節能降碳中的引領作用。
團體標準周期短,能及時滿足企業需求。商務樓宇在招商引資或入住商務樓宇的企業在參與競標時,往往需要達到綠色低碳要求。是否達到綠色低碳要求,需要一個評價標準。編制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一般需要兩年左右,而編制團體標準一般只需要3個月左右,由此可見,團體標準能夠及時滿足企業需求,同時企業通過參與制定團體標準讓自己的產品、服務做到了有據可依,提升了管理水平。
團體標準起點高,能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國家標準是要求企業都必須做到的,這是一個必須遵守的底線。而商務樓宇節能降碳實現碳中和是企業自我生態環保意識提升的體現,需要制定高于、嚴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來推動引領企業實現這一目標。
團體標準的標準高,能提升企業競爭力。營銷界流傳一句名言:“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做標準就是把標準提高到自己能達到但競爭對手難以達到的水平,從而獲得話語權。商務樓宇通過參與制定團體標準,在節能減碳實現碳中和上就可以用數據說話,用指標說話,做到底數清數字準情況明,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就能脫穎而出,取得競爭優勢。
在商務樓宇等建筑領域倡導開展節能降碳實現碳中和是社會新時尚,團體標準具有的特性順應了時代發展要求。因此,應積極鼓勵和充分發揮團體標準在推動經濟社會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上引領作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