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地區不僅是全國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區,還是能源消費、
碳排放高度集中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區域,在一體化發展背景下迫切需要通過城市群協同降碳推動高質量發展,形成示范效應。”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工商聯主席、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
會議上建議加強分工合作與
新能源開發,建立集成優化、區域聯動、智能調控的能源系統,實現長三角能源創新發展。
蔣立告訴澎湃新聞,為使建議更具可行性,他與東南大學長三角
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院長朱曉明及相關
專家多次交流探討,并開展了調研。“面對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引領和示范重任,長三角在能源發展等領域仍面臨協同性不足的問題。”他表示,長三角地區能源消耗大,但資源較匱乏,外部依賴度高。另外,長三角地區目前缺乏城市群視角的
碳中和區域協同,各城市的碳中和方案多從自身條件、資源稟賦出發,缺少從城市群角度出發的全局性的碳達峰、碳中和設計。
他建議長三角地區各揚所長,推動能源協同發展。加強分工合作與新能源開發,強化上海在新能源技術研發、產業總部、國際營銷方面的引領示范作用,發揮江蘇、浙江光伏產業鏈和核電零部件產業的優勢,提升安徽在新能源電氣產品和生物質發電應用方面的競爭力。
“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是協同降碳的關鍵一環。”蔣立建議,以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協同發展為核心,協同推進
綠色供應鏈創新,打造區域
綠色供應鏈技術體系、評價體系和制度體系。強化科研支撐與協同創新,發揮資源環境類大院大所的優勢,開展基于區域碳排放與
碳匯調查的生態補償協調機制、碳排放權跨區域交易機制、跨區域能源傳輸布局優化、區域碳流動碳泄露評估等重大科學研究。加強綠色低碳核心技術研發攻關,搭建區域間政府、企業在綠色低碳技術應用中的供需互動機制,通過建立、優化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區域綜合協作管理
平臺等,推進基于科技進步、綠色生態保障的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蔣立還建議,在主體功能區制度和戰略指導下進一步劃分城鎮
碳源管控區、農業減碳固碳區和生態碳匯保育區。如在滬寧合杭甬、沿江沿海、杭州灣沿岸、皖江沿線等城鎮
碳源管控區促進經濟、人口與創新資源高效集聚,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推廣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以產業升級和空間優化降低碳排放規模和強度,提升碳排放效率。在淮北平原、北部濱海、沿江平原、太湖平原、皖西南、皖南—浙南等農業減碳固碳區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業,降低農藥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碳庫和植被碳庫,推進鄉村生活低碳化,恢復和保護鄉村動植物生境及生物多樣性, 提升碳匯空間和碳匯功能。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