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的重要任務舉措。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要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協同創新
試點。目前,我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1月30日下午,生態環境部召開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孫守亮談到,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加力,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到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點,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以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主線,經過努力,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階段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形成部門協作、上下協同的工作推進格局。目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出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方案。
二是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全面展開、成效顯現。協同治理的廣度、深度在不斷加強、不斷拓展,涵蓋面也越來越寬。經測算,2013—2022年十年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85%、60%的同時,
碳排放強度協同下降34.4%,協同效應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三是改革探索、先行先試協同創新的氛圍愈加濃厚。生態環境部支持浙江建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積極探索協同治理模式,浙江在省內6個設區市、17個縣區、38個園區開展了創新試點,取得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成果,這些成果比較豐富多樣,而且很有價值。
孫守亮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緊緊圍繞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這條主線,全面展開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支撐打好幾個漂亮的標志性戰役,為美麗中國建設筑牢良好生態環境基礎。具體包括以下幾項重點內容:一是突出目標任務、區域領域、政策監管協同,探索減污降碳協同管理長效機制;二是緊盯源頭控制,統籌各項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等減排要求,優化治理工藝和技術路線;三是加快把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納入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推動協同增效技術成果轉化;四是積極支持各地開展區域、城市和產業園區協同創新試點,培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試驗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