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
北京科技大學、河鋼集團、
北京首鋼股份、鋼鐵工業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第六屆鋼鐵、焦化行業超低排放與
綠色低碳發展研討會在河北省唐山市召開,河鋼集團副總經理李毅仁、北京首鋼股份黨委書記劉建輝、華北理工大學校長張福成等相關領導出席
會議。
會議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入探討最新技術進展和熱點問題,促進鋼鐵、焦化行業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及和應用。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鋼鐵行業減污降碳、綠色轉型任務依然艱巨,特別是在“雙碳”目標下,如何實現減污降碳協同、高質量超低排放改造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對鋼鐵行業減污降碳技術、方法和路徑提出了新的挑戰,對科技支撐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更加需要依靠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來推動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和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副校長柴立元作了題為《冶金環境產業技術與轉化模式創新》報告,他提出,隨著國家“雙碳”戰略推進,冶金工業發展面臨資源、能源和環境的三重約束,制約冶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突出,亟需加強冶金科技原始創新能力,推進智能化綠色冶金,優化布局冶金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施冶金重大創新工程,推動冶金行業技術變革,形成世界冶金創新高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教授侯立安在《雙碳視域下鋼鐵及焦化工業廠房空氣質量控制對策》的報告中介紹了鋼鐵、焦化廠房空氣污染及健康,低碳健康廠房空氣污染控制技術與防空對策,在雙碳背景下,研發綠色節能、環保先進的空氣凈化技術及裝備,改善廠房空氣質量,保障人體健康,實現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積極響應
碳中和碳達峰歷史機遇和挑戰,意義重大。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朱廷鈺提出了超低排放技術深度優化、現有工業生產低碳革新、新型工業生產流程再造的減污降碳思路。
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邢奕表示,針對鋼鐵行業系統能效提升,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與裝備、創新關鍵界面技術、加強全流程物質流與能量流協同耦合、集成優化智慧能源系統、強化余熱余能回收與利用應是目前的工作重點。
華北理工大學原黨委書記張玉柱教授認為,富氫焦爐煤氣豎爐直接還原工藝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氫冶金工藝路線,而工藝的關鍵技術在于高品質富氫氣體的制備、富氫氣基豎爐直接還原、
碳捕集與轉化資源化和氫還原DRI的深度處理。
河鋼集團戰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環保部部長程華分別從企業角度給出了鋼鐵行業綠色發展思考。
田京雷介紹,河鋼在業內率先提出“人、鋼鐵、環境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將“生態優先、綠色低碳”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聚焦三大創新、實施“6+2”低碳路徑引領,并通過“1+1+5”管理體系統籌推進綠色低碳工作。河鋼在推進全流程節能減污降碳、擴大短流程煉鋼比例、引領氫冶金技術革命、構建綠色產業鏈、推進
CCUS研發示范、加強全流程數字賦能及實施低
碳排放產品發展規劃等方面完成了大量工作,取得多項突出成就,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貢獻“河鋼方案”。未來將繼續完善產業布局和流程結構,力爭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
程華表示,首鋼股份累計投資230余億元,深度治理工藝技術先行先試,全國首家完成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探索鋼鐵多污染物深度治理路徑,研發燒結煙氣全循環、高爐煤氣零放散、均壓放散全回收、雙蓄熱加熱爐煤氣反吹,鈣基超細干粉脫硫劑替代等一系列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新技術,積極復制、推廣治理管理經驗,帶動幫助鋼鐵同行更好更快實現超低排放,高效推動多污染物協同治理。
本屆會議設置了鋼鐵低碳冶金、CO2捕集、固定與利用(CCUS)技術、鋼鐵行業煙氣脫硫脫硝技術、焦爐煙氣污染物控制技術、鋼鐵細顆粒物超低排放技術、高爐煤氣凈化技術、高爐低碳冶煉技術、鋼鐵行業
節能減排與副產物資源化多功能耦合技術、鋼鐵、焦化行業污染物吸附脫除與資源化利用、工業爐窯節能降碳新技術、鋼鐵、焦化行業環境功能材料研究與應用、污染物監測技術、鋼鐵行業大氣污染物及碳排放清單等13個專題分會場,1個青年科學家
論壇,來自全國院校、研究所和行業企業50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