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鋼鐵行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逐步進入深度調整期,鋼鐵行業轉型發展如何破局?日前,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3(第十四屆)中國鋼鐵發展
論壇”在京舉辦,與會
專家認為,我國鋼鐵行業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責無旁貸做好實現“雙碳”目標的先行者。鋼鐵行業將持續推進
綠色低碳和超低排放改造,并在
碳排放管理、能源結構調整、氫冶金應用等方面積極行動、率先破局,推動中國鋼鐵
綠色低碳轉型。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2年我國鋼鐵行業狠抓降本增效,嚴控經營風險,努力保持市場供需動態平衡,實現了行業運行總體平穩。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指出,我國鋼鐵行業發展逐步進入深度調整期,應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乎鋼鐵行業未來發展的一系列重要問題,還應進一步加強研究。例如,鋼鐵需求規模預測,其準確性對于鋼鐵行業發展布局、企業重組、產業升級等工作具有基礎性、關鍵性作用。此外,還應深入研究鋼鐵行業經濟效益提升路徑、鋼鐵資源戰略儲備量和廢鋼鐵利用率、鋼鐵行業“雙碳”目標實現路徑以及非金屬材料發展對鋼鐵行業的影響等。
“我們要加快推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應供給側和需求側雙發力。”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表示,供給側方面,應加快創建新發展環境下鋼鐵產能治理新機制,形成對產能產量有約束作用的行業共識機制,導向優勝劣汰,導向供需平衡;需求側方面,鋼協已提出啟動以“材料升級和材料替代”為主要工作方向的“鋼鐵應用拓展計劃”,全面加強上下游領域跨產業合作:推進以住宅鋼結構為主的推廣應用,擴大高強鋼、耐候鋼在鋼結構建筑領域的應用;統籌推進科技創新“補短板、強基礎、促提升”,讓更高性能的鋼鐵產品獲得更廣泛的使用;推廣應用綠色低碳產品,適應下游綠色低碳消費升級步伐。此外,目前長期制約我國鋼鐵行業生存與發展的資源安全問題仍未解決。去年“基石計劃”國內鐵礦項目開發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一步全行業還要繼續抓好國內鐵素資源的供給。
優化能源結構,加強科技創新推進協同降碳
作為重點碳排放行業,低碳發展是鋼鐵行業當下及未來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重點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解析:一是梳理碳排放調整優化結構,摸清
碳足跡,落實“雙碳”責任。能源是源頭,工業是重點。首先應大力調整優化能源結構,要抓住重點排放行業和領域,因業施策、因地制宜、梯次達峰;還應加強重視并查清
碳足跡,直接排放、間接排放、關聯排放一并核算,計算我國重點產品的“碳排放因子”。二是科技創新和應用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提出重點要求,應盡快建立碳排放、碳足跡的統計監測評價技術體系;應堅持節約優先,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使用;對于各行業已有的一批先進技術,需推廣應用產業化;對于一些尚在研發的前沿技術,要加大加快科技創新。三是注重政策導向,支持落實“雙碳”。能耗“雙控”是促進
節能減排的有效措施,碳排放“雙控”突出能源結構改善,兩個“雙控”應并行互補、逐步轉換、做好銜接;應健全碳排放市場交易制度,建議盡快使國家核證的自愿減排量(
CCER)進場交易;應改進完善綠色產業金融服務;還應密切注意國際動向,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以再生鋼鐵原料制備高性能材料是我國鋼鐵工業的必然選擇,應盡早布局。”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京科技大學終身教授毛新平指出,鋼鐵工業是我國實現
碳中和的主戰場,現階段再生鋼鐵原料的高質化利用仍是世界難題,亟須解決存在殘余元素等主要問題。針對再生鋼鐵原料高質化利用問題的應對策略,首先要在源頭從外形、尺寸、化學成分等方面對廢鋼進行智能分選,在生產環節實施潔凈化冶煉,以無害化連鑄—無害化制備加工技術路徑獲得合格產品,還應發揮近終形制造等特殊工藝技術優勢,變害為利,實現殘余元素的高質化利用,研發出系列高性能鋼鐵材料。
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應把握好四個方面
鋼鐵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張海登分析認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應把握好四個方面:一是全力促進行業平穩發展。要切實把穩增長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掘內需市場潛力,拓展消費新領域,促進鋼材消費升級;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做好生產要素協同和保供穩價,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二是繼續鞏固鋼鐵去產能成果。要守正創新,繼承鞏固鋼鐵去產能成功經驗,嚴格落實產能置換,嚴禁新增產能,加強行業自律,健全市場化法治化長效機制;持續關注下游行業轉型升級新需求新變化,加大創新力度,加強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不斷提升鋼鐵材料保障能力,確保行業供需始終保持動態平衡。三是持續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要進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繼續加強兼并重組,建設若干世界一流鋼鐵企業集團,在專業領域形成一批世界先進的領航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改變部分地區鋼鐵產業“小散亂”局面。四是加快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要加大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力度,全面普及高效先進適用的節能環保工藝技術裝備,全力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實施以及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氫冶金、低碳冶金工藝技術攻關示范,實施電爐短流程煉鋼高質量發展引領工程,促進廢鋼資源高質高效利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