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實現雙碳的重要途徑,二氧化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CCUS)技術正獲得政策與市場持續重視。2月28日,清華大學
碳中和研究院舉辦以“中國
碳中和技術路線展望”為主題的第六期碳中和技術
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姜培學發言表示,到2060年我國實現碳中和時,預計將封存5至10億噸規模二氧化碳,
CCUS技術是雙碳目標的托底性技術,將是實現碳中和的“最后一公里”。
姜培學表示,CCUS是指將二氧化碳從能源利用、工業過程等排放源或空氣中捕集分離,通過罐車、管道、船舶等輸送到適宜的場地加以利用或封存,最終實現二氧化
碳減排的技術手段。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煤炭為基礎能源的現實短期難改變,燃煤電廠排放占38%模式最大的固定排放源,中國減排問題實質是煤基高碳能源利用問題,在此背景下,CCUS在碳中和技術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雙碳目標的托底性技術。
據姜培學介紹,目前CCUS已被納入宏觀戰略與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首次提出“實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大項目示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也提出推進規?;疾都门c封存技術研發、示范和產業化應用,各部委、各地方都在出臺一系列的規劃與政策,投融資支持也為技術發展注入新動力。
雖然有所進展,姜培學也提出,我國CCUS未來發展尚亟須研究幾大重點問題,一是面臨資源與需求的空間差異問題需要加強空間資源匹配研究,二是碳中和技術系統不斷演進,需要加強與新型能源系統和應用端的耦合集成研究,三是需要開展面向未來CCUS體系的全鏈條技術經濟分析。
編輯 趙方園
校對 柳寶慶
(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